【新唐人2011年11月4日讯】近半年多以来,中国将投资拯救欧盟的预期,成为支撑欧元市场的重要信心支柱。10月28日,经过欧盟方多方游说之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正式宣布,“不存在中国救欧盟”的问题,这个热议了几个月的话题终于尘埃落定。既然北京已打定主意不当拯救欧洲的“白衣骑士”, 萨尔科奇等欧洲国家领导人必须放弃幻想,依靠自己渡过难关了。
中国这次不出手“拯救欧洲”,我认为对双方都有益处,理由有二,一,于欧盟来说,内部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欧盟诸国那令国民不工作也能舒适生活的高福利制度,既使本国人民丧失了工作动力,也使企业及工作者税负非常沉重,早就成了一个必须动手术的脓疮。只是欧洲政坛大多是善于分钱的左翼当道,更兼无论哪个政党当选,都出于选票考虑,无法痛下决心挤破这个迟早会成为大患的疮疽。其二,中国在欧债已经投入了逾5000亿的巨额资金,一直在亏损。据说今年以来的投资就亏损近半。从本国利益考虑,确实不应该再继续往里砸钱了。
接下来先讨论的中国那外汇储备到底是谁的财产。
中国那那3.2万亿外汇储备,几乎成了国际国内都高度关注的一个藏金窟。盯着这笔财富的当然不只有与这笔巨额财富不相干的欧盟,还有比欧盟更具有资格的本国人民。自从有人提出政府应该将外汇储备分给全国人民以来,有关这个话题的讨论时时出现。鉴于这个话题隐藏着一些不便于让百姓们知道的内情,比如政府买外汇时需要使用大量人民币,这些人民币从印钞机里滚出来必然造成通胀;比如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到底投向哪里,赢亏状态如何;……所有这些,除了政府愿意透露的1万多亿美元国债之外,其余的资金投向,都被当作国家机密,基本不向国内人民做任何说明。
但分外汇储备之论日益高涨之后,中国银行界的政府智囊们也先后出来说话,声明外汇储备是央行的负债,每一分都对应着负债,最后必须应该由央行出面偿还。我当然知道这一说法确实没错,因为中国实行外汇管制制度,只要银行的柜台前出现外币,银行就得拿出相应的人民币购买,比如一美元得花6.5元人民币购买。只是智囊们没说两点:一是这钱是依靠政府印钞印出来的,3.2万亿美元得印上20多万亿人民币才“买”得下来,这样巨量的新增货币投放下去,必然造成通胀,最后的买单者还是百姓;二是这些钱用于投资,其增值部分的受益者应该是为通胀买单的中国老百姓。即使不分给国民,也应该将投资收益投放在一些与民生相关的公共事业上,比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人需要使用的水电煤气的补贴等等。
再讨论中国现在究竟有无拯救欧盟的能力。
欧盟翘首盼望中国投入一万亿到欧盟金融稳定基金上来时,似乎设想那外汇储备全都堆在中国央行的金库里,正愁着没地方投放。但事实不是这样,为了减轻通胀压力,中国早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减轻外储备压力,如购买外国债券、投资、鼓励国民个人用汇等等。
北京早就不是那种只会将金子埋在地下的土老财,一直在考虑如何盘活盘好这笔外汇资产。自2003年左右就开始实行外汇储备多元化,即“一篮子货币”政策;从2008年开始,北京购买的欧债增多,日元也是购买对象,美元资产现只占其外汇资产的70%左右。尽管中国从来不愿意公布外储资产的篮子,诸如欧元、美元、日元的具体占比,但据大致估算,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数额约为1.15万亿美元,欧元债券约为5000多亿,还有不知具体数额的日元债券。此外,中国还签订了一些货币互换协议,如俄罗斯石油的200多亿美元,以及对东盟国家的一些协议。目前可动用的外汇储备大约只有5000亿美元,这是为了支付三个月的进口并支付所有的短期外债所需要的最低安全额度。
可以说,3万多亿外汇资产大概各有定向,欧盟狮子大开口要一万亿,完全只是一厢情愿的设想。
欧盟诸国倒真是应该趁这次危机,让国民明白“免费午餐”总有吃到尽头的一天,趁机削减那非常沉重并将自己拖垮的福利包袱。瑞典也曾因高福利、高税收导致国民工作积极性降低,企业外移,积弊日久,导致经济发展滞缓。但2006年瑞典发生政治地震,执政长达65年的左翼政党在大选中失败,强调市场经济的保守派上台并于2010年连任。从此瑞典开始全面变革:税率降低,社会福利得到控制,对企业的各种限制被取消,遗产税、赠与税被废除。在各种改革激励之下,瑞典已逐渐恢复活力,这个样板值得欧盟各国效法。
中国自身的经济困难还刚开始,无论从能力还是从投资策略考量,中国不再向欧元这只盘子里砸钱,都算是明智的自保之举。
文章来源:《美国之音》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