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分析文化改革是中共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新唐人2011年11月2日讯】(新唐人记者剑彤综合报导)以“文化体制改革”为主题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已落幕,不过,中共倡导“文化改革”所引发的关注热潮仍未退去。英国《金融时报》国际版昨天(11月1日)刊登一篇该报驻北京记者凯瑟琳•希勒的文章说,中共当局正在开展的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没有可能完成的任务”。

BBC引述文章内容说,正在破裂的房地产泡沫、不断升高的通货膨胀、越来越多的社会动乱、以及日趋普及且不断让当局头痛的网上媒体,都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上讨论解决的问题。但六中全会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相反却大提文化体制的改革。

在文章作者看来,中共在六中全会上公布的近两万字的《决定》决议,实质上是中共最重要的文化政策目标的理论总结:维持中共当局对文化的控制。

但是近来中国急剧扩展的社交网路却改变了这种状况。社交网路的发展,给了中国网民更多个人自由和言论的空间,比如在温州动车事故中。共产党越来越担忧失去对文化尤其是新媒体的控制,所以几年前就提出文化体制的改革,但现在六中全会的这一《决议》显示,中国的文化体制不太可能有所改革。

中共称,文化体制可能会改革成商业驱动和发展文化企业,但同时强调,文化必须永远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

不过,文章作者认为,这两者很明显不可能同时进行。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将如同北京当局希望把中国变成一个富裕的多元化的现代国家,同时却要坚持共产党一党专政一样,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

学者:讲文化,要有实效,不能没有民主

香港《苹果日报》文章认为,从各种公开文件可见,中共欲对影视、音乐、出版、教育等“动手术”,打破这些行业的“铁饭碗”,允许民间资本有限度进入,但同时以国家资本打造数个大型的影视、娱乐及出版集团去垄断市场,民企及外资只能吃国企集团的“残羮剩饭”。

文章斥责,中共一方面大肆花钱卖广告,另一方面大举镇压异己,无故软禁失明“赤脚律师”陈光诚,而且殴打大量前往探访的网民、国内外记者,这样又岂能改善国家形象?

文章以近两年的台湾电影为例。《海角七号》、《艋舺》、《不能说的秘密》等,被称为台湾电影的复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亦成为近年最受欢迎的台湾电影。

文章分析,究其原因,是因为在白色恐怖不再的台湾,言论自由逐渐确立,台湾青少年再无思想禁锢,才有了发挥创意、发展个性的成长空间。而专制社会也可能有出色的作品,但那是个别创作者的能力,而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任何人都可展现创意、展示才华,社会的整体创意自然更澎湃。只有解除思想禁锢、结束一党专政才会释放民间的创意,软实力才有可能大幅提升,否则再多的投资也是徒然!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独辟一章“为什么最坏者当政”,他说由于有些需要做的工作,本身就是坏的,是所有受到传统道德教育的人所不愿做的,因而愿意做坏事就成为升官得势的门径。

2007年,南京的彭宇,搀扶摔倒的老太太,成为被告;2009年,天津的许云鹤搀扶老太太,被判赔偿十万元;2011年,杭州一个学生扶起倒地老人,被父母冷嘲热讽加以训斥。

因此,《东方日报》评论,中国这个社会病得太重。小悦悦事件中,人性沉沦。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如此不堪,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出比较有品质的民主观念。

而有学者指出,像“正义”这种重要的观念,要能被社会所建立、所接受,这个条件就是“自由传统”的文化背景。中共讲文化,就要有实效,不能没有民主。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