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9月25日讯】(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25日电)走进陶土教室,留着胡子、笑容可掬,乍看像是肯德基爷爷的大同大学材料工程系教授徐锦志,正穿着围裙带领特教小朋友捏陶。7年来风雨无阻的陪伴,徐锦志从不言苦。
徐锦志在7年前听到附近国小特教班的老师提及,捏陶对身心障碍孩子有正面帮助,因此当起志工,不但帮忙商借场地,每周还拨一个上午的时间陪小朋友捏陶。看着小朋友捏的圣诞树、可爱娃娃陶土成品,常让徐锦志会心一笑。他说,“这就是孩子的作品,充满天真童趣!”
“但这些看似简单捏、揉的动作,对小朋友来说都不容易,却是训练他们肌肉用力的好方法”。徐锦志除了当志工,更不时向特教老师请教。7年风雨无阻的陪伴,他不但能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也知道怎么跟他们沟通,在不知情的人眼中,徐锦志看起来就像是孩子的爸爸。
特教班中有1名脑性麻痹合并多重障碍的孩子,只能发出简单的声音,并以微笑、嘟嘴来表达要或不要,但这位小朋友在徐锦志陪伴下,微笑和眨眼都特别明显,感觉特别开心。连特教老师也不禁感叹,“两人的互动,是一种奇妙的化学作用”。
除了陪伴捏陶,徐锦志还号召志工学生替小朋友进行课后陪伴。刚开始招募志工时,徐锦志到系上一个班一个班去“募兵”,也让学生深受感动,使得志工报名人数“爆表”,将近100人,几乎是两个班的人数。
因为一个人负责招兵买马、志工联系而忙不过来,徐锦志后来在校方建议下,成立“童心社”,继续服务特教小朋友。“其实我只是个志工,没有什么特别的”,一路走来徐锦志从不喊累,也不曾多想,他唯一的念头就是帮助孩子,陪伴一群最天真、可爱的天使长大。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1/09/25/a59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