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余才:凡中国人都习惯了或喜欢给人送礼

【新唐人2011年9月13日讯】每到一个节日,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比如教师节来了,该不该送礼呢?中秋节来了,该不该送礼呢?其实,凡节日到了中国,不送礼都不可能。有钱人会送礼,因为财大气粗,不屑于那点东西。没钱人也会送礼,因为送礼是一种礼貌,送礼也是一种传统,送礼也是维护自己脸面的道具,送礼还会得到种种好处等等。

在我的周围,很多人都是直接给老师送购物卡的。这种购物卡只要去一些超市办理就可以。也只有在中国,商家才会想到如此办法。购物卡的出现,实在让一些送礼者和受礼者都是惊喜不已。送现金过于明目张胆,也显得有些俗不可耐;可送购物卡就不一样了。一卡在手,走到哪里都随便消费,真是方便快捷!它既不同于现金,又拥有着现金一样的功能。小小购物卡,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不同,也不能不佩服中国人的聪明智慧!

有钱人送礼,有时是习惯性动作。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不是钱能摆不平的。况且,中国历来有着伸手不打笑面人的传统。你送来了东西,哪里会将你赶出去的道理?即便是清官,也不至于因此与你割袍断义。况且本身就不是什么清官,就更不会为此对你产生什么成见了。相反,大凡受礼者,对送礼者都会大有好感,也都会笑纳的。

有钱人送礼不在乎,也是深知中国人“拿人手短”的传统,换而言之,礼尚往来也。你只要收受了,你自然会看在礼物的份上,对其给予相应的回报。老师亦是如此。老师收了礼物,对送礼者的子女大多是另眼相看特别照顾。看其不上进了,会加以鞭策,尽到为师者的责任。实际上,哪怕你不送礼,这也应是为师者的责任和义务。但这一责任和义务,到了我们这里,就活生生的给扭曲了,变得需要用钱来支配了。

可是,没钱人同样会送礼。这也不奇怪。没钱人不送礼,总是心里直打鼓,惴惴然以为,大家都送礼了,自己若不送礼,老师肯定会有意见的,也肯定会不好好照顾自己孩子的。这种心理,其实掺杂了很多复杂的因素,也凸显了很多问题。它既有弱者的无奈,弱者的无所依,还有普遍的攀比心理。

在大家普遍送礼的氛围下,不送礼可能吗?自然不可能。不送礼,会被人瞧不起。中国人最害怕的就是被人瞧不起,所以才会极力的营造自己的形象,让别人看得起。打肿脸充胖子,可不是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它也是中国人身上所固有的东西,也是深受中国文化洗礼的结果。即便自己很穷,自己确实没有钱,也要千方百计的装大方,或借钱给别人,或无偿的资助他人。装大方的目的,也无非就是希望对方能瞧得起自己。可你的穷装大方能不能博取人家的另眼相看,那似乎也只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为了不被人瞧不起,很多穷人也随大流送礼。送完了,也会发牢骚,内心里还觉得有些愤愤不平。但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自找的。不从自身找毛病找源头,同样为国人所喜好。所谓宽于待己严于待人,就是此也。明明是自己错了,甚至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偏偏不认错,偏偏会将错误归结于其他原因。一些人,还会给自己的错误找个“替罪羊”,以此继续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

送礼既是传统,也是一种陋习。但这种传统和陋习,被我们保持了下来,也进而发扬光大了。有求于人者,都巴不得找个借口给人送礼。推而广之,当自己触犯了法律的时候,我们都希望法律为自己网开一面;而当别人触犯了法律的时候,我们又希望依法办事。这的确让人很纠结!纠结的中国人,每天活着都很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我们的一种作风;事若关己网开一面,同样是我们的一种作风。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在我国不送礼都不可能。富人要送礼,穷人也要送礼。哪怕法律规定不准许送礼,送礼之风也不会停住它前进的脚步。或明刀或暗箭,或变相或直接,总之都不会刹住送礼之风。而且,我们还会与时俱进,将送钱改成送购物卡。只要我们有求于人,只要我们认为对己有利,我们当然会去做,还会认认真真的去做。

文章来源:《网易》作者博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