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8月6日讯】社科院发布2011年城市蓝皮书,称到2009年我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2.3亿人。蓝皮书认为,中等收入阶层占有的社会资源处于社会结构的中间位置,有较高且稳定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家庭消费能力较强等。(4日《京华时报》)
倘若按照社科院的数据,今日今时,我国城市中产阶层规模应该已经差不多占据了城市总人口的半壁江山,我们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几乎近在咫尺了。
我们多么希望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是真实的,经得起反复推敲和交叉验证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最有力的反证即是,个税免征额提升至3500元之后,我国缴纳个税的人数骤减至约2400万人。尽管缴个税人群与中产阶层不能完全等量齐观,但至少在相当程度上是重合的,若二者拉开近10倍的差距,只能说明必定有一方的数据是错误的。
我们很难理解,社科院的“城市中产阶层规模”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本以为,社科院对“中产”的界定可能比较宽松,但社科院的中产定义显然是高标准严要求的,收入必须较高,消费能力必须较强,必须讲究时尚和生活品质,必须受过良好教育。如果严格按照这样的标准算的话,那2.3亿的数字很难让人相信是真实的。
与中产阶层规模的过分庞大相比,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贫困人口数据却极其保守。对于全国贫困人口数约为5000万人这一数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直言不讳地表示“显而易见保守”。
按说,部门间、官方与某些民间机构间数据打架的情况多了,我们已见怪不怪,但为什么对社科院的数据不依不饶,盖因我们对它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更多期待。作为政府智囊机构,我们期待它能够提供最真实可信的数据。
文章来源:《河北青年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1/08/06/a570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