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中国离“良治”仍有很大距离

【新唐人2011年8月1日讯】一项关于中国省会城市公共治理情况的调查显示,中国社会离“良治”仍有很大距离,尤其在治理方式上亟待改进。

由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进行的这项调查,涉及中国30个省会城市,内容包括公共服务、公民权利治理方式等三个方面。调查样本为6577个,调查方式为入户调查。

治理方式是薄弱环节

组织者说,满分为100分,可是分数最高的南京市才得60.76分,分数最低的兰州市不过47分多一点。 2010年各省会的平均得分为54分。

对于这个结果,天则研究所副所长冯兴元评论说:“这说明,我们整个中国的治理离’良治’距离非常远。 ”

值得注意的是,治理方式的得分明显低于公共服务和公民权利的分数。治理方式是指人大选举、信息公开、民间组织发展、政治参与、官员廉洁、政府信任度等。

暴力执法相当普遍

天则所公共治理项目经理宋厚泽说,政府信任水平总体来说比较低,信息公开制度也有待完善,政府人员执法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

他说:“有一半受访者反映,他们遇到过乱收费和城管暴力执法的现象。城管暴力执法可以代表一个城市一般的治理水平。”

此外,参政议政途径不畅。宋厚泽说,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当地政府从不开听证会征求居民意见。

至于民间组织,他说,近两年虽有较大发展,可是仍有很多人连本地一个民间组织的名字都说不上来,只有8.5%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里参加过民间组织的活动。

弱势群体表达意愿低

居民意见表达不畅,是这项调查发现的又一个问题。 57%的受访者表示,如果他们对政府有意见,也不会说出来,因为说也没用。

即便愿意表达的人,通过体制内的途径—如政府热线、人大政协等—进行表达的不到一半。其余的人更愿意通过网络发表意见,表达不满。

宋厚泽说,令人堪忧的是,社会中低收入、低学历的弱势群体,最不愿意公开表达意见。 “他们遇到社会不公平的待遇可能最多,但反而他们表达出来的意愿最小。所以说,很多冲突被无形中掩埋下来了。”

政府缺少透明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天则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周业安认为,治理方式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比如,如何把选举落实到基层、如何增强政府透明度等。

周业安说:“这也是大家反映最强烈的。动车(追尾)事件、红十字会事件,都是反映透明度问题。透明度缺乏后,那么治理方式上(得分)普遍偏低是很正常的。”

调查报告说,公共服务方面的得分稍高,但存在着服务均等化不够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不能享受到和当地城市人口相同的公共服务,差异最大的领域为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

百姓很难监督政府

谈到调查的目的,天则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说,现在中国最有权势的就是政府,而百姓则很难监督政府。天则开展这方面的调查研究,“有点监督的味道,而且我们给政府的评价,无形中形成了一个竞争的环境。”

根据这项调查,2010年公共治理情况较好的城市有:南京、杭州、西安、北京、上海、沈阳、成都、呼和浩特。水平较差的是福州、贵阳和兰州。其他省会城市属于一般水平。

天则研究所上一次进行这类调查是在2008年,2010年的平均分数较上次提高了两分。

──转自《美国之音》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