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庞大地方债 违约风险逼临界点

【新唐人2011年7月16日讯】新闻周刊(278)近年来,中共发放天量贷款,催发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所造成的巨额不良贷款正日益暴露,并引起海内外金融界和分析人士的高度关注。有专家指出,2011年到2013年将是许多地方融资平台的还贷高峰期,如导致地方财务危机,将进而影响到银行和中央财政,并危及整个经济的稳定。

7月12日,《金融时报》引述瑞信报告《日益加剧的债务威胁》认为,中国的信贷增长已达临界水准,从过往的经验看,这意味着低迷会突然来临。

据中共国家审计署6月底发布的报告,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约为10.7万亿元(约合1.65万亿美元),相当于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7%。

但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这个资料远远低于实际水准。

7月初,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发出警告,认为审计署关于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规模的资料可能少报了3.5万亿元,并且不良贷款规模大于预期。因此将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推升至12%,这在任何国家都是足以引起关注的风险水准。

美国《当代中国研究》杂志主编程晓农:“中共到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大概是超过15万亿,是财政收入的183%,这个数字实际上是远远低估的。根据中共09年前所作的调查,地方政府欠债当中,65%是地方政府必须直接偿还的,12%是地方政府担保的,就是说他负有担保责任,还有24%是属于政府兜底的。不论是直接偿还、担保、还是兜底,其实都是政府债务。”

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金融风暴后,中共推出4万亿元的投资方案,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套有16万亿元,总共20万亿。由央行投放货币,投放银行信贷,从而造成2010年底,货币量高达73万亿元。地方债务激增是这种货币政策的结果。

瑞信报告还指出,中国非银行信贷工具,地方融资平台,也在激增。转向这种短期融资,是金融脆弱性加大的一个典型标志。

所谓地方融资平台,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凭空建立的空壳公司,名曰“城市投资建设开发公司”等。地方政府以土地、资产甚至未来税收作抵押,向银行借贷建设资金。

程晓农:“因为中共的预算法,地方政府是不允许借债的。而地方政府又欠十几万亿的债,它的偿还责任,自然就是财政部。所以财政部为了减少自己的责任,它现在宣称这些债务的大部分不属于政府债,而是公司债。也就是说,他在玩弄概念游戏。”

据财新网报导,许多地方政府把有限的资产在不同的平台上腾挪,用一家平台贷款到了上限后就成立新平台,把核心资产划拨过去重新申请贷款,多头举债,寅吃卯粮,层出不穷。据业内保守估计,2010年地方平台债务率超过150%。

此外,许多地方债是以土地为抵押的。郎咸平指出,2010年的全国土地出让金为2.9万亿元,2011年可能只有去年的20%。要还清这些债务(10.7万亿)的银行利息已经很悬,更不要提本金了。

程晓农:“实际上是很多地方政府大举借债,但并没有偿债能力。很多地方政府要不就是赖账,要不然就是借新债还旧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如果赖账,就会导致银行借给地方政府的十几万亿变成完全的坏帐。也就是说,老百姓存在银行的十几万亿存款将泡汤。”

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在6月20日的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地方债风险大,预计本届政府任期内,无法实现将地方债从银行体系中剥离。

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师陶冬:“中国地方债是中国经济17年以来,我认为最大的一个定时炸弹。它的规模非常大,超过以往任何一次银行的不良资产。但是在房地产市场没有出现一个断崖式的调整之前,我认为这个炸弹暂时还不会炸。”

资料显示,地方融资平台有54%的贷款期限在五年以上,2011年到2013年是融资平台贷款集中到期的时间。中共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指出,一些地方融资平台负债比高达94%,海南岛部分地区融资比甚至达300%,大大高于80∼120%的国际风险警戒线。分析人士认为,缺乏透明度与法令规范都会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未来两、三年内爆发。

新唐人记者曲明、詹雅蓉综合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