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逸明:官员为何可以“悬浮视察”?

【新唐人2011年6月28日讯】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四川凉山自治州会理县政府网站发布的一则新闻中使用了合成痕迹明显的相片,在相片中,县领导“飘浮”在一条公路的上空,图片说明称这几位领导在“检查新建成的通乡公路”。6月27日上午,会理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那张相片确实是网站工作人员后期合成处理的,但通乡公路的建设和领导的检查都是事实。(6月27日《新闻晚报》)

毫无疑问,在新闻报道中如果配上相关图片,会大大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媒体人在做报道的时候都会图文并茂。新闻报道讲求真实性,务实是做新闻报道的第一准则,不管是图片和文字,都应该尊重事实。显然,在会理县政府网站上发布该县领导“腾云驾雾”图文报道的工作人员没有遵守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职业道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出纰漏,媒体人做新闻报道也一样。倘若所做的新闻报道偶尔不慎出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是刻意造假,就应该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并且应该公开道歉。在西方国家,媒体人故意造假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哪怕只是造一次假,就有可能被永远请出媒体行业。

会理县政府网站上的这篇报道显然属于假新闻,在图片被网民看出破绽之后,该县的宣传部门负责人虽然承认了图片造假是事实,但否认文字内容造假。在各地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些年,相信政府部门都有时尚的摄影器材,领导出去检测工作,一般都有专门的摄影师或者记者跟踪拍摄,要弄几张照片轻而易举。而会理县的领导却没有,显然,不仅县有关报道的图片是假的,文字内容也十有八九是假的。

中国各式各样的新闻媒体可谓恒河沙数,但是,数量大绝不意味着新闻自由度高,新闻从业者的素质高。新闻主管部门一直在要求媒体杜绝假新闻,但事实是,几乎每天都有媒体做假新闻,只是,因为很多假新闻是符合“主旋律”的,所以,即使很多人都知道是假的,也不会有谁去追究其责任。

几年前,北京电视台记者因为做了纸馅包子的假新闻,结果被开除,为何他敢于明目张胆地做这种假新闻?显然,这不仅仅是他胆子大所能解释的。因为当时各大媒体都在揭露假货,打假成为了当时的新闻重点,所以,那位记者为了迎合“主旋律”,就大胆地制造了假新闻,没想到他这一举动不仅没有得到有关部门和公众的肯定,反而受到了强烈谴责,并且因此而失业。

从事过新闻工作的人都非常清楚,在绝大多数时候,要是做符合官方胃口的假新闻,不仅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会受到嘉奖。恰恰相反的是,你要是做了有损官方形象的真新闻,却会引来很大的麻烦。如前新华社记者高勤荣、《文汇报》记者姜维平等人,都是因为揭露地方官员的腐败而锒铛入狱。此次会理县政府网站上领导检查公路的新闻,想必当地的领导比广大网民更早看到,遗憾的是,他们对此表示了默许,估计在看过之后,他们的内心还会大笑不止。

几年前,媒体曾披露有PS照片在央视主办的摄影大赛中获得大奖的事情,可见,很多PS照片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境界。会理县政府网站上的这张PS照片显然在PS水平上无法和那种获奖的照片相提并论,否则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网民一眼看出其虚伪本质。在偌大一个中国,干类似事情的政府网站和新闻媒体估计还有不少。我们在谴责这类事情的时候,更应该看到产生这类事情的制度土壤,倘若我们的新闻制度能够给予媒体充分说真话的空间,压制媒体说假话的空间,那么,PS照片成为新闻图片的事情将千年难得等上一回。

──转自《新世纪新闻网》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