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杠少年": 针对党文化的网路狂欢

【新唐人2011年5月7日讯】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七岁开始读《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官味十足的站姿与微笑……13岁的黄艺博在短短四五天之内迅速走红网路,不仅引起公众对儿童教育的关注,这种关注更演化成为媒体对党文化的冷嘲热讽与大众狂欢。

正如当年斜眼看人的“小胖”走红网路一样,英姿飒爽的黄艺博“一夜成名”也注定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经典案例。这个13岁的小朋友或许有些委屈,但恐怕还不能完全理解围绕他所发生的一切,然而他的父母却已经真切感受到了“人言可畏”的含义。

相比纸媒的克制,网路上的群情汹涌显然要声势浩大得多,短短三四天时间里,黄艺博的博客已经显示有140多万次的点击量,在google上搜索“黄艺博”有近120万项结果,在新浪微博上也有83000多条相关内容。大大小小的“意见领袖”们对黄艺博本人及其父母口诛笔伐。这种“人言可畏”已经促使黄艺博的父母在微博上做出苍白无力的解释后,被迫清空了博客上的全部照片和文字。

但是,原本为数不多的照片和博文已经传播到互联网的每个角落,并且成为各种版本的调侃与恶搞的素材——“五道杠总队长”击毙了本-拉登,打败了超 人,痛揍了钢铁侠,使奥运童星“终身有靠”,《五道杠少年之歌》开始传唱、开国领袖返老还童、山寨版阿迪达斯的标志又增加两杠,几乎所有的卡通人物都有机 会佩戴上五道杠……甚至连同班小朋友的撇嘴,都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谈资。

这种表面上针对孩子的大众狂欢已经隐隐显示出某种舆论暴力的色彩。在自己的孩子刚刚步入这场风暴中心的时候,黄艺博的父母曾经愤愤不平地质问:为什么有的人要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在我儿子的身上?这种质问却激起了围观者更猛烈的反击,甚至上升到“妖魔化”线民的高度。然而,黄家父母的问题本质其实并没 有错,线民本来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只不过用“对社会的不满”来指控,实在是太笼统、太人民日报、太政治正确了。

事实上,已经有数不胜数的线民在发言中提到,他们并无意同黄艺博小朋友本人过不去,他们的矛头所指,毋宁说是父母刻意塑造子女的教育方式,是少不更 事就扬言要献身“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伪崇高,是“坚信中国雄居东方称霸世界,必将在我们这代实现”体现的红卫兵式虚妄,是“五道杠”体现 的党文化中深入骨髓的官僚等级特征。正如韩寒在博文《黄艺博是个好干部》中俏皮地讽刺的,当他做到两道杠的中队长时,一直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成功的百分之 六十六,到今天才知道,其实还不到成功的百分之四十。

这场典型的网路狂欢,事后却被证明为起源于一个子虚乌有的标志。根据少先队这个“共产党事业的接班人”体系中的规定,模仿军事化建制的队衔分类多达十级,分别由横杠、斜杠和星星火炬组合而成,而其中却根本没有五道杠出现,换言之,黄副总队长的心爱标志,只是武汉市少工委心血来潮的地方性独创而已。

这种成人的心血来潮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人们尚不得而知。相对于“救救孩子”、“我们今天该怎样做父母”等层出不穷的反思,八零后一代反而显得淡 定许多,韩寒以他标志性的口吻提到,青春期前的一切洗脑,都将在他们经历的青春期认识到了这个世界以后灰飞烟灭,甚至变本加厉地反过来。同样,清华才女蒋 方舟也举重若轻地说,高中时身边也有曾经的五六七八杠,市长小助理,做到少年儿童届最高领袖的人,退位后照样交混混男友恋爱谈得痛不欲生。相信黄小朋友会 成为正常人

历史的天机总是以歪打正着的方式来展现。与“五道杠少年”事件几乎同时,有人发现延安城外的英文指示牌上,sacred被错标为scared,于是 “革命圣地”摇身变为“革命瘆地”。同样,黄艺博小朋友的博客——“乾坤如袖”,宁愿“乾坤乳臭”才是它的正解,对于乳臭未干的小小少年来说,革命党文化 的乾坤袋太危险,或许机器猫的百宝箱才是符合童真天性的好去处。

──转自《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