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3月22日讯】近日,一个名为“中美小学生守则对比”的图表走红微博,引发众网友热议。对比之下,中国小学生守则被指“内容空洞,可操作性差”。
据《新闻晚报》报导说,仔细看完这则对比图表,可以发现美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细致入微,可操作性强。例如:“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口语化的表述及其简单易懂的要求,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相比较而言,中国版的小学生守则就显得过于抽象空洞、刻板教条,“遵守法律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有网友认为,凭小学生们对言语辞汇的“一知半解”,根本难以“参透”守则的“高深内涵”。
有网友评论说,“中美两国的小学生守则真是大相径庭啊!”“美国小学生守则像个聪明的老师引导孩子怎么做,中国小学生守则就像一个自作聪明的老师在手舞足蹈地对小学生卖弄自己的才华。 ”
有网友点出两国小学生守则的要点:“美国小学生守则没有一条是笼统的;中国小学生守则没有一条是具体的。”
网友认为,美国的守则很具体,每一条孩子们都可以遵照着执行。看起来琐碎,却是维护学校纪律的最基本要求。孩子们就在执行这些细致规矩时,不知不觉地学会了遵守纪律。中国的守则比较宏观,有些条缺乏具体实施方式,小学年龄的孩子恐怕执行起来不得要领。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也在其新浪微博上转发了此图表,短短几天之内就有1700多条转发,557条评论。
专家学者看法评论
上海市教科院科研处处长吴增强老师表示,中美两国之间文化传统与表达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网上对中美学生守则的热议,也说明了家长希望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实际,口号、教条少一点,更具可操作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当帕夫雷什学校校长时,总会在迎接新生入学时挂上这样的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是:“对于7岁的孩子,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易懂易做,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
《中国教育报》署名肖克文的文章认为,中国和美国小学生守则的对比和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的话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德育是盐,不能单独给人吃,必须溶解在各种食物当中,要从小处、实处切入,营造德育情境。只有把标准锁定在学生能够做到、易于接受的切入点上,学生的德育才不会只是泛泛而谈。
肖克文表示,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有目标没方法的形式后,会变得好高骛远而缺乏实干能力。如此,一些现象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思想品德》课得100分,却不会弯腰捡起地上的纸屑;“粒粒皆辛苦”的诗句烂熟于胸,却随手扔掉吃了一半的馒头;充满激情地大段背诵爱国主义教育的格言警句,却对自己的爷爷奶奶不礼貌……
再对比中美小学生
据《天津网》报导,去年,美国19位美国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老师共31人,来到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小学参观访问,和中国小学生交流,感受中国文化。
美国小学生:“中国小伙伴书包好沉。”六年级的小学生克瑞斯汀娜使劲地拎了拎坐在她旁边的中国六年级小学生的书包,吐了吐舌头。尽管已经费了很大的劲,她还是没能拎起中国小伙伴的书包,她不禁感叹道:“你的书包好沉啊!”
美国小学生:“我早晨九点半才上课。”“我们上午9:30上第一节课,下午3:25放学回家。”克瑞斯汀娜表示,在他们的学校,一周也是上五天课,每天只有三门课程,分别由两个老师轮流教。虽然每年也会有学年考试,但一直到升高中才会有升学考试。
相比之下,中国的小学生就要累多了。“我们每天都是早晨六点多起床,上午八点上课,下午放学要五点了。”克瑞斯汀娜的中国小伙伴十分羡慕地对她说。而两人交流到家庭作业问题时,中国小伙伴几乎嫉妒了。“我们每个人每天的作业量是不同的,有些时候也会有很多作业。”克瑞斯汀娜说,但即使作业多,一般一个小时也能写完。
美国家长:“中国孩子在校时间太长。”刚刚来到中国小学一天,美国家长谈到中美小学生差异的时候,家长们脱口而出:“课程更多,上课的时间更长。中国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很长。”同时,也有细心的家长发现,“在美国的小学,孩子们会有很多需要合作的课程,但在中国小学里,大多数课程都是学生们独立地在学。”“这里的学生,午饭是在教室里吃的。我们的孩子午饭是在操场上,或者是在餐厅里吃,没有人在教室里吃。”
美国老师:“我们的学生和课程都很少。”“我们的班级一般都是20个学生,六年级一共只有两个班。”马里兰PAINT BRANCH小学的教师库尔特在学校负责教英语和历史,库尔特说:“相比之下,我们的教室更大、学生更少,而且学生学的课程更少。”“我们只有五门课,由两个老师教。我教英语和历史,莫尔教数学、科学和健康的课程。”
中美小学生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