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3月8日讯】(新唐人记者唐美华综合报导 )据大陆媒体报导,中国早在1993年就提出,在本世纪末,教育经费支出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18年过去了,据中共今年两会财政显示,10年来这个比例还未到4%,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这一数字再次证实,在捉襟见肘的经费面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就是空喊。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以4%的比例为目标,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2002年到2003年间,经费投入甚至还出现了0.06%的倒退。截至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12231.09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9%。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导,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按此纲要,到2000年,4%已经成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比的下限。
导致中西部教育质量下降的根源
据《中国教师报》报导,在边远地区,多年不引进中小学教师,或者留用多名50岁以上的农村老师和60岁以上的男老师“超期服役”、不让退休的事情时有发生,直接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从而进一步拉开中西部差距。
报导说,在偏远山区,由于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各方面条件很差,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农村师资状况令人堪忧。
师资年龄老化
目前农村教师主要由三类人员构成:民师转正人员、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学生和代课教师。其中除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年轻代课教师之外,其他均是老龄教师。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教师年龄老化问题更为突出。
广西兴安、南丹等六县的教师平均年龄均超过40岁,最高达51岁,最低也有42岁。教师年龄老化问题不仅在广西较为普遍,在其他中西部地区也是如此。而且很多教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在农村教师队伍长时期得不到更新的情况下,工作条件较差的学校也一直是靠这些“本地教师”支撑,而目前这些教师的年龄正逐步老化。
师资学历低
教师学历低的状况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学历整体不高的情况是直接相关的。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边远、贫困地区、山区学校,派不进足够数量的公办教师,只能聘请代课教师。如陕西乾县,目前全县仍有4000名代课老师;湖北省石首市桃花山镇共7所小学,教师总数为85人,其中代课教师有31人,占教师总数的36.5%。而且据当地中心学校校长介绍,偏远农村教学代课教师的大量存在、学历结构的参差不齐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知识结构陈旧
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师大多来源于本乡、本村,他们多为民办教师转正或是代课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教育,基础较差,而且常年在偏远地区工作,信息闭塞,缺乏培训机会,知识结构陈旧又难以更新。有调查表明:边远地区小学教师几乎95%以上来源于本乡,50%以上来源于本村。
陕西省勉县张家河教学点钟老师说:“他们那里很多老师好几年都没去过县城,有的老师一辈子没见过高速公路和火车。观念跟不上,教学方法也很难提高。教师缺乏培训机会。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动辄成百上千,县财政无力支付,基本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教师本人承担。但目前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根本无法承受,教师更是望而却步,也导致了知识结构无法得到及时更新。
财政性教育经费何时实现?
正如菲利普•库姆斯所言:“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常常像半干旱的教育荒漠一样而没有教育质量可言,不但教师通常都是水平最低的,而且贫穷儿童的比例也很高,这些儿童真正需要最好的老师,然而他们却是最后才得到。”
财政性教育经费何时实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表示,关键是落实问题。
报导说,比起对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动辄万亿的“慷慨”投资规模,10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还未到4%。
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而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天涯社区说,大搞工程建设是中共官员的爱好,因为可以大捞特捞,办教育和医疗则是中共官员的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