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3月7日讯】(新唐人记者综合报导)购买奢侈品在中国人出国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高盛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未来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从富翁到中产
最近,有媒体披露,在香港广东道上的品牌包旗舰店,很多来自中国大陆的消费者愿意为了一只品牌包而支付一大笔钱。这些人为了能把所买的东西带回家,甚至一些还带着手提箱。
《德国之声》报导说,奢侈品已经不再是中国百万富翁们的专属品,中国的奢侈品市场现在由新兴的中产阶级驾驭,而真正的富豪则将进军更高档的市场—— 他们很情愿为了一个中意的名牌包花费数千美元。
一名香港时尚摄影博客的作者阿曼达•李告诉《德国之声》的记者说:“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购买路易斯威登的包,而那些已经拥有LV的人现在正在寻找其它的奢侈品。”
Prada集团的首席营运官塞巴斯蒂安•苏尔说,仅2010年Prada在中国的手提包销售额就增长了80%,而与此同时Miumiu品牌的销售额却猛增了5倍之多。他说“我们觉得我们只触及到了中国潜在市场的表面”。
里昂证券亚太市场的经济公司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并将拥有全球市场44%的销售额,其规模甚至大于目前的全球市场。
贝恩公司的一位咨询顾问在去年宣称,中国女性貌似对“奢侈耻辱”是有免疫力的,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她们甚至还影响到了世界其它地方的女性。
中国过新年 全世界挣钱
今年中国新年期间出境旅游的中国人,再一次拉动了全世界的消费。
据报导,近800名中国游客大年初3晚上在拉斯维加斯的梅西百货旗舰店“包场购物”两小时,北京今年中国新年赴欧洲旅游的家庭平均在欧洲消费5万到6万元人民币。
2月9日,中国银联发布数据称,2011年中国新年期间(大年30至正月初6),银联卡境外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4%。
为欢迎接踵而至的中国客人,欧美零售巨头更是做好充分准备:如商店里有中文发音标准的售货员;门口准备了舞狮、对联;高档包店为防止卖断货,规定中国顾客“只能买一大两小”;国外百货商店纷纷配上可刷中国银联卡的机器等。
很多中国游客归国时,即使准备了最大号的旅行箱,仍塞不下高价战利品,不少人还为此交了一笔行李超重费。
据报导,2010年中国游客在英国花掉约10亿英镑(约合112亿人民币)。2011年初,一批出手阔绰、青睐奢侈品的中国游客又引爆了英国购物季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狂潮,英国媒体甚至把这种消费称为“北京镑”。
而中国人对购物,尤其是购置奢侈品的狂热,绝不是这个中国新年才开始“井喷”的现象。
“2010年6月至今,欧洲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的65%属于中国人。”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坤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几年内就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富二代”之间的攀比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速度更令人惊讶。
据《中国青年报》报导,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在2007年时,中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是35岁。
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2010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最大的卖点就是“必须是圈子里公认的奢侈品”。
和国内的高价比,很多看似“奢侈”的商品在国外卖成了“白菜价”,而真正的奢侈品,价格越高,差价越大。国内动辄卖四五百元人民币的Nine West手提包,在美国祇要30多美元一个;国内动辄一万多元的Burberry新款,国外只要六七折就能拿下;香奈儿的一款拎包,国外价折合人民币比国内价便宜9000多元。
欧阳坤认为,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间的攀比,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
欧阳坤说,“在欧美,父母给孩子买奢侈性消费品的很少。而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则不同,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这些。”欧阳坤说,“中国人是否购买奢侈品并非取决于他们的收入和年龄,而是消费心理。”
另外,在奢侈品购买大军中,还有大量年轻的“追逐者”。他们用于购置奢侈品的消费比例,往往占个人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有业内人士说,在国外一些奢侈品原产地国,人们对品牌没有那么强烈的崇拜感和神秘感,绝不会去疯抢,更不至于有“身份感”。而在中国、俄罗斯、日本的一些消费者看来,“用这个欧洲的牌子,社交价值就提升很多。”奢侈品成了人们的“身份证”。所以奢侈品一直“端着”:一定要贵、一定要高,一定还要买不到,越是如此,越有很多人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