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多彩的客家文化–果子包

【新唐人2011年3月1日讯】果子包是客家人多彩的民俗文化之一,是维系友情、亲情、族情、爱情和谐的纽带。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果子包的地位有一落千丈之势,但只要一提起果子包,很多人还能眉飞色舞娓娓道来。

果子包有其丰富的寓意:分果包和菜包两种。

果包包的是花生、薯片、花片、豆子、南瓜子等干果,或者是茶叶、红萝卜、白萝卜、盐姜等。

菜包多是岳母寄女婿、外婆寄外孙或喜事中来了礼而没有来人的主要亲戚。菜包又叫寄菜,包的是猪肉、豆腐、米果、鸡腿、鸡蛋等。因为包的都是煮熟了的,故又称熟包。

花生,生发之意,南瓜子、豆子生子之意,薯片黄色寓高贵荣光,花片白色寓纯洁无瑕。花生中渗入少数生花生,人们吃了会说“生”,取其口头言“生”之意。茶叶干子(红、白箩卜干)多送给工作、经商、学习在外的亲人和朋友。这些佐茶食品,携带方便,耐压耐留。茶叶芬芳可引起对家乡的眷恋,不忘家乡;红萝卜象征吉祥;盐姜辛辣开窍,预祝聪明智慧,前程无量。

一般客家人家中举办喜事,如嫁女、生日、入学、生子等都在发客饭后送果子包。一是省得客人空手而回,二是表示答谢之意。

果子包在整个喜事中不失为是重要环节。筹备喜事工作中必须买好果子包的材料和果子。发客的头天晚上,女主人会邀请叔婆伯婶、大姐老妹封闭式在楼上包果子包。如果场面大、客人多的,甚至七八个人包个通宵达旦。发客饭前由人用箩筐挑至大门口,客人离开时,一人一包,缺发或漏发是很大的遗憾,事后要当面道歉上门补发。

果子包包法是:用斗方纸,再垫细纸,果子放在其上。先对角交折扣紧,再将左右两角分别折成三角状,再左向右,右向左在包的中腰重叠就成了长约21厘米,宽约12厘米的扁形纸包。再用线(喜事用染红了的线)从中到两头扎紧即成。包的上面大多有“衬”品。“衬”就是附着在包上面的红绳、线、带子、手帕和钱等。这种有“衬”的果子包,主要是给重要亲戚、老人和刚结婚的新婚夫妻或初次登门的客人的。红绳表示吉庆红火,线象征情意绵长,带子像征早生贵子。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