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2月16日讯】对联,是中国民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春联是对联中的一种,因在新年时张贴,故名春联。
每逢黄历新年,千家万户贴春联,即将大红春联贴于门的两边,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用以表达人们敬天敬神、祈福纳祥和寄希望于美好的未来。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并与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相结合,更显出一种古朴纯真、瑰丽典雅的艺术美。很多对联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和文化意蕴,给人以教化和启迪。
对联的起源
对联起源于“春联”,秦时始称“桃符”,明代以后称“春联”。 “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神荼”和“郁垒”二神或画出二神的图象,悬之门上,意在敬神、祈祥,镇邪驱鬼。
五代的后蜀主孟昶,以工整的格式所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桃符联语,为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古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可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用纸张代替桃木板,对联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或题咏山川名胜,或弘扬传统伦理道德,或抒发心志,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学、哲学、人文、书法、建筑等诸学科及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成为广泛应用的文体表现形式。
对联的基本特征
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其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是,字数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近,句法相似;语义相关,语势相当。比如:上句是“风吹天边月”,下句就对“雨洗山上松”;上句是“物华天宝”,下句对“人杰地灵”。联语字数四言至多言不一,以五、七言律诗及八言文句体为常见,内容涵盖丰富,凡诗词、格言、警句、谚语乃至白话文皆可,实为典丽琳琅,文采映耀,字字珠玑。
比如唐代杜甫的著名联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虽然仅仅只有十四个字,却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极富色彩美且清新隽永、有声有色的美妙图景。对联形式多样,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对联种类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
对联的内容及作用
内涵是对联的精髓,优秀联作表达的咏物言志、扬善抑恶等体现出作者的思想、胸襟和品德,感人至深。对联寥寥十几字,却浓缩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一副好的对联往往使人茅塞顿开,从中领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谛,不仅使人明了联面的意思,更能够从联作的故事中受益而明白善恶是非,择善而从。
对联种类繁多,按对联所题的内容、对象、时间、地点等的不同,分山水联、事理联、书斋联、励志修身联、春联等等。以下举些例子。
──转自《明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