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月22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雪综合报导)中共主席胡锦涛于1月21日结束了他对美国的四天访问。尽管美中两国对这次访问都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媒体的关注程度也是相当罕见。美中两国领导人承认,两国在经济和人权等问题上的分歧依然存在。“胡奥会”还留下了些什么呢?如何评价这次访问,人们的看法有很大的差别。
《美国之音》报导,美国专家认为,这次访问虽然极为隆重,但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双方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今后两年,美中关系将进入一个关键阶段。
两国关系无明显变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教授,汉学家黎安友表示:“胡锦涛本次访美并不算特别成功,不过他也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也没有实现什么很大的目标。”
他认为:“奥巴马对华政策在开始的两年里比较软弱,希望中国能够开始和美国合作,但北京把这种姿态‘误会’为美国衰弱,倒退的一个符号。最近六个月左右,奥巴马的姿态开始对华变得更为强硬一些,在军事、贸易、货币、也包括人权方面,奥巴马向中国施加的压力比从前更多。”
黎安友指出:“这一次奥巴马提过人权问题,我们了解到他在私下会面中提过,在公开场合也提到。胡锦涛和国会议员开会的时候,他们也提到这个议题。媒体也是如此。我对人权议题在这次峰会中所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感到失望。”
《中国崛起》一书的作者,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战略研究室主任加里施密特(加里施密特)的评价明显不同。他并不认为这次访问体现了美中关系已经发生了什么重要的变化,也不认同华盛顿的对华政策出现了重要的调整。
施密特对美国之音说:如果说美国为什么对胡锦涛这次访问如此重视,给予他国事访问的待遇,我认为;“部分原因是去年两国间发生了太多的摩擦,关系过于紧张,奥巴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改善一下关系。”
施密特表示,美中双方在这次访问期间取得成果很难说是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在经贸方面,双方达成了一些协议,签定了一些合同,总金额说是有5,6百亿美元,但其中有一些渲染的成分。比如,中国购买波音两百亿美元的飞机合同是在几年前就定下来的事。
敏感问题分歧依旧
在峰会之前就有分析家认为,此番“胡奥会”只能是行礼如仪,因为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之下,中美在众多议题上必须采取合作的态度,但两国又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分歧明显。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上发布的信息,胡锦涛在联合记者会前和奥巴马会谈时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国核心利益,是美中关系中最敏感问题。”
不过在奥巴马与胡锦涛会面后发布的41点联合声明中,台湾关系法及核心利益的字眼都没有出现。
美国里士满大学政治系教授王维正认为,联合声明的所有文字必定要经过双方外交人员同意才有可能纳入档,对中方而言,绝不可能让“台湾关系法”出现在任何美中官方文件中。不过,尽管联合声明没有再次出现核心利益的字眼,但王维正认为在有关台湾的议题上,美方仍然有不慎落入中方文字陷阱的地方。
王维正说:“比较遗憾的是,美国政府可能没有察觉中共用语的精细,用了中共的一些词语,比如包括这个‘和平发展’。对中共来讲,和平发展是和平统一的一个前提,所以我觉得美国政府可能以后要对中国方面的一些词语注意一点。”
对台军售问题,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金荣勇博士表示,中方一直认为美国军售台湾是美中两国之间军事交流的最大障碍,而美国也把台湾当作他越来越重要的筹码,在这种情况下,中方的压力不会减轻美国对台军售行动。
在朝鲜问题方面,据《纽约时报》周五(1月21日)报导称,华盛顿曾告诫北京说,如果中方不增加对其盟友朝鲜的压力,美国将考虑重新部署其在亚洲的驻军,以应对朝鲜可能的军事打击。该报援引政府圈内人士报导说,奥巴马总统上月在以电话方式告知了胡锦涛,并在本周二白宫的私人晚宴上再度强调了这一警告。《纽约时报》称,奥巴马的这一表态为朝韩举行缓和半岛局势对话铺平了道路。
针对胡锦涛的人权表态,1月20日的“法兰克福汇报”认为,他在“策略上表演得很好。”
这篇题为“陌生的客人”的评论说,在会晤对中国“疑虑极深”的国会领袖时,胡锦涛主席当着东道主奥巴马的面“公开承认在人权问题上需要补课”。“这至少让美国的对华批评者感到意外。未来要更好地遵重人权。倘若他果真这样想的话,显然会给内政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任期将满的胡锦涛似乎无意于推动政治改革。”
胡锦涛在这次访美与奥巴马会晤一天之后,就受到美国国会领导人的批评。美国众议院新任院长,共和党人博纳同胡锦涛会晤后表示,尤其是有关中国破坏人权的报导引起人们的极大担忧。此外,北京政府的货币和贸易政策也令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