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奥胡峰会谁满意?

【新唐人2011年1月22日讯】据称这次胡奥峰会是中美恢复邦交30多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举世瞩目的胡奥会终于缓缓落幕,虚实兼顾的《中美联合声明》是本次会谈的重要成果。应该说,这一结果已经达到宾主双方预期,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的主要是人权团体与关心人权的政治家们。

示好动作

从奥巴马入驻白宫前开始,中美两国相互间的期望都经历过高开低走的巨大落差,经历过不断的摩擦之后,双方现在终于在“基于现实、注重结果”(希拉里•克林顿)的利益考量下安排了这次高峰会议。

北京为胡访美做了精心安排。一个多月前由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戴秉国出面宣布“中国要取代美国,称霸世界的说法是一个神话”,“中国不当头、不称霸,不争霸”。为了表达中国的诚意,北京在胡访美之前展示了一连串示好动作: “大小摩”合资券商申请双双获批;央行保证增加人民币弹性;与此同时还宣布对侵犯知识产权“零容忍”,逮捕4000多知识产权嫌犯,以示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

更让白宫高兴的是,胡锦涛将访美的重要站点选在芝加哥――奥巴马的政治后院。据说胡锦涛主席在芝加哥签订了至少25项协议。

国内因素

北京为了不让自己的真实要求被美国那长长的议题菜单所湮没,胡锦涛主席在访美前特意接受《华尔街日报》与《华盛顿邮报》的书面采访,提出美中关系四要点:加强对话和沟通,增进战略互信;摒弃“零和”冷战思维;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其实就是要求美国尊重中国“选择”的发展道路――一党专制的中国模式。 19日在白宫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胡锦涛主席坚持表达“人权的普遍性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

中国的对美韬略为什么会在去年最后两个月内发生如此重大的变化?这倒幷非国际压力的煎迫,而是国内情势使然。 2010年,“中国制造”因成本上升、罢工潮迭起而难以为继,北京被迫宣布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继之是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物价腾踊,人称“消灭中产”;各地政府基于财政压力不断拆村幷居,夺取农民耕地与宅基地,导致民变蜂起。

十七届五中全会后,中共高层对国际国内局势作了全方位评估后,为了全力对内维稳,只好暂时收敛“和平崛起”的雄心,用经济外交来换取美国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一党专制的中国模式。

白宫主打“经济”

出于自身的现实利益考量,白宫欣然接过中国递过来的橄榄枝。自从奥巴马入主白宫之后,用提高福利之举刺激经济收效甚微。为了降低失业率,给美国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奥巴马希望提高对中国的出口,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尽管美国各界为这次峰会列了长长的菜单,但白宫的主打项目却放在“与中国重要的经济关系”上。

19日,来自微软、高盛、通用电气、波音和可口可乐等14家美国知名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应总统奥巴马的邀请,在中美峰会期间与胡锦涛会晤。胡主席带来4名关键的企业主管出席会谈,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计算机科技、家电、汽车零部件和投资公司。

奥巴马总统总结,这次奥胡会前后签订的协议将使美国出口额增加450多亿美元,这些协议还将使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增加几十亿美元。据白宫官员预测,这些新的商业协议可为美国解决23万5千个就业机会。

安抚美国会

对于多年来成为中美争执焦点的人民币汇率,中国外交部希望美国议员不要干扰胡主席美国之行,幷重申将坚定不移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用做足姿态来安抚美国国会。

如果要将美中两国的合作态度做点区分,可以说,美国希望长期战略利益与眼前经济利益兼顾,此次会晤则谋求将焦点放在中美之间“重要的经济关系”上。中国则立足于长期战略利益,希望两国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彼此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意即你美国今后少拿人权话事来“干预中国内政”,为此愿意在经济上加强合作。

淡化人权议题

这次奥胡会谈的清单中列举了有关人权、台湾、西藏等一系列中国政府非常排斥的议题。在美国的坚持下,胡锦涛出席了白宫联合记者招待会,让记者有机会就中国的人权问题公开向胡锦涛提问。尽管如此,人权议题在奥胡峰会期间始终未成为主要议题,因此引致了美国政界及人权组织的批评。参议院民主党籍的议长里德,众议院共和党籍的议长贝纳与参院少数党领袖麦康纳都未参加欢迎胡锦涛的国宴。

对这一结果白宫幷不意外。国务卿克林顿早就表示“奥巴马政府正在寻找与中国尽量多的共同点,但同时会坚持美国的价值观和利益”,其他的白宫人士也在相关场合提出,“会谈的象征性意义在于实质意义”。

我的看法是:将推动中国的人权与民主寄望于中美两国首脑会议幷不现实。推动中国人权进步需要在国内构建政治平台,外部推动固然重要,但绝非主要推动力。如果说第三波民主化的成功得力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推动,这次幷未借助外力的突尼斯革命却说明:只要国内民众的权利意识日臻成熟,改变的机会就会不期而至。

转自BBC中文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