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月16日讯】新闻周刊(252)在中华民国诞辰百年之际,本台亚太台制作了“蒋经国先生逝世二十三周年特别节目”。今天我们带您回顾一下蒋经囯先生在苏俄的那段历史,让我们可以了解,他为何走上坚决反共的道路。民国14年,蒋经国16岁的时候,参加五卅惨案游行,胸怀浓厚的民族主义,他向父亲蒋介石提出想到苏俄读大学的要求,没想到这一去,就呆了12年,由于中苏政治关系的转变,他从留学生一变成为人质,被下放西伯利亚劳改,锻练坚强的意志,在那里认识了他的终生伴侣,也奠下了他坚决反共的决心。
民国14年10月,蒋经国征得父亲同意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同学中还有另一号人物中共领导人邓小平。这段苏联经验,演变至后来让蒋经国一度被指为与父亲蒋介石关系决裂。
国民党党史馆长邵铭煌:“本来两年就可以毕业了,可是两年之后发生了清党事件,破坏了国共跟苏联的关系,共产党称为反革命事件,当然就连累到了蒋经国在苏联的处境。我认为他是出于自保,对他父亲的清党提出一些批评。毕竟那时候他还是年轻人刚到苏联也没多久,三年之后,中苏关系又恶化了,中苏断交,他就变成人质留在苏联。”
1927年后,蒋氏父子就此断绝讯息,当时蒋中正矫共的工作接近完成,共产党为力挽狂局,在苏联发动国际派份子王明向蒋经国劝说,会帮他带回家书给母亲毛福梅。后来,俄罗斯真理报登出这封家书,内容尽是蒋介石对毛福梅的暴力行为和对母亲的顶撞。
国民党党史馆长邵铭煌:“后来蒋经国自己回来到中国以后,写他冰天雪地的12年的流亡回忆,他有特别为这封家书澄清,他完全是被中共的陈绍禹(王明)的使诈,那不是他的原来的原信。完全是他的原信被调包之后,它们(共产党)对他做的一种涂改,然后发出去的。很多人怀疑说他跟他父亲划清界线,没这回事。”
流放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蒋经国当过矿工、农夫、工人、承受政治迫害,锻炼出他惊人的意志,也结识终生伴侣——白俄罗斯姑娘芬娜。
国民党党史馆长邵铭煌:“他当副工程师,她当他的一个手下,有天下班时,刚好碰到芬娜被一些男同事、工厂的工人欺侮、想要非礼,刚好他下班,就展开一场英雄救美的故事。芬娜就很感动,两个人就这样谛结,1935年在一个友人家里,很简陋的举行了婚礼。”
芬娜温良恭俭、善尽孝道,说的一口宁波国语深获公婆喜爱,蒋介石为她起了中文名字“蒋方良”。
在台湾一家专门专卖俄罗斯西点的咖啡厅,老板形容,当时蒋经国都会在俄罗斯新年时带太太来此,与俄国友人同欢,一解乡愁。
蒋经国友人简锦锥:“大家相敬(酒)、跳舞啊,到12点拿伏特加干杯做新年纪念,后来就开始跳舞,蒋经国也会跳,跳那个俄国人也会跳的volks dancing。”
后人分析,蒋经国深入基层、亲民;他在政治的坚决反共,都与他的苏联经验有关。
国民党党史馆长邵铭煌:“后来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后,他也担任了中华民国总统,两个人过去在(苏联)有同学的情谊,要展开两岸的交流是有它的一个方便性,或感情基础,可是为什么他(蒋经国)还是提出三不政策?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他了解共产党的本质嘛。”
逝者已矣,一代领袖,百年论功过,蒋经国一生反共立场始终坚定,是后人对他定下的评语、也是尊敬。
新唐人亚太电视阜东、张明筑采访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