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辉:美国房价的降和中国房价的涨

【新唐人2011年1月16日讯】根据美国住房和城建部最新发布的报告,2010年11月,美国20个大城市的房价比上个月下降了1.32%,比8月下降了2.39%,比2009年11月下降了0.80%,比2008年 11月下降了8.08%,比2007年11月下降了24.70%。拉斯维加斯房价3年间的降幅为51.61%,洛杉矶、坦帕、迈阿密、凤凰城、底特律的降幅也都超过了30%。

此外,美国2010年11月共售出新房29万套,新房销售价格中间值为21.3万美元(含地价,下同)。美国每套住房的建筑面积中间值是303平方米,地产面积中间值是1416平方米(美国住房多为独立别墅)。而2009年,美国全国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为43460美元,也就是说,美国普通工人可用不到5年的工资就买一套300多平方米的新房。

同美国房价持续下降相反,尽管当局一再干预楼市,但中国的房价依旧是在一片骂声中“涨声不断”。根据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2010年1~8月,全国住宅投资完成19876.18亿元,销售52704.47平方米,销售额26418.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9%、 6.7%、12.6%。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5520元/平方米,上年同期为4800元左右,较上年同期上涨15%。考虑2010年后4个月需求不变,预计全年住宅房价涨幅为15%左右。

另根据官方数据,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注意:不包括农民在内)。也就是说,若要买上一套300平方米、单价为5520元/平方米的住房,普通的中国人至少需要50多年;如果只购买100平方米左右的同样价格的房子,则需要近20年。对于那些生活在北京、上海这样高房价的大城市的人们而言,以同样的工资水平、购买同样水准的房子则所需年限更高。

如果房价增高的同时,工资也以惊人速度的增长,那中国人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而事实是,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连续22年下降,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而在2005年比重就已经下降到了36.7%。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相对于GDP的高增长,中国人的工资增长少的可怜。如果再考虑到房价、医疗、教育等因素,或许中国人的工资增长的幅度更小。

不久前网上流传的《世界工资研究》的作者也指出:中国的最低年收入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全球排名159位,最低工资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同样为159位,甚至低于32个非洲国家。诚如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所言,按照目前的收入比水平,直接后果就是85%的需购买新住宅的城镇居民家庭都无力购买。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同美国普通工人5年就可买上一套像样的住房相比,绝大多数中国人所要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远远超出了许多。如此真实的对比,到底谁该汗颜呢?

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房价的持续走低和中国房价的节节攀昇呢?关键原因是基于制度上的不同,中美两国政府对待房市的态度上也完全不同。

对于楼市,美国政府没有调控,没有对土地的垄断,而是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让供求关系自动调节房价,即高度市场化。这也就是美国房价合理的原因所在。面对房市的低迷时,美国政府要做的是如何让房价涨上去。比如在奥巴马就职后的第29天,就宣布了其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助计划,即耗资最高可达2750亿美元的《屋主可负担能力和稳定计划》。

而中国的房地产则是人为制造垄断,人为推高房价,特别中共各级政府对土地这一公共财产的垄断更是房价降不下来的重要推手。由于中国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乡发展不均衡,也因此导致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急剧膨胀,亦使土地成为稀缺资源。垄断土地的当局借此抬高土地价格,从而将房价拉高。换言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是完全市场化的,供应却是高度垄断的,自然房价由不得老百姓的意。

找到了中国房价上涨的症结所在,我们是否可以也向美国学习学习,政府不对土地垄断,而是按照市场机制来调节房价呢?

或许一些人会反驳说,美国人少地多,中国和美国不同,中国不适于实行完全市场化,但是看看与中国近似的欧洲的人口密度和远低于中国某些大城市的房价,就知道这样的反驳也是站不住脚的。

既然不是不可以,那就是不能也,因为如果按照市场机制,中共各级政府就要放弃对土地的垄断,这也就意味着放弃握在手心中的“肥肉”。你说,在这样一个一党执政的国家里,中共愿意放弃对土地的垄断吗?愿意让民于利吗?如果不愿意,那中国房价的继续高涨也将是无可避免的,倒霉的只能是无能为力的平民百姓而已。

当“人民的政府”的喉舌咒骂着美国政府的“反动腐朽”时,当“五毛”们以恶毒的言辞诋毁着西方式民主时,中国人却通过一系列数字的对比,蓦然发现美国人可以如此轻松地购买到宽敞的住房,享受着远比中国低廉的物价,拥有诸多的自由和让我们钦羡不已的福利。或许这个时候,中国人才发现原来生活在这样“虚伪”的民主社会中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原来自己才是真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转自《大纪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