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 大陆升息降通膨 恐难以奏效

【新唐人2011年1月7日讯】中国人民银行近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再贴现率,试图控制通货膨胀,不过经济学家认为恐怕难以奏效。

中国人民银行人行12月25日宣布升息,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26日又悄悄公告,将再贴现率由1.80%上调至2.25%,央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也同步调升,其中,1年期再贷款利率由3.33%调高至3.85%,两项利率调整都是近两年来首次。

台湾经济研究院第6所所长杨家彦表示,中国央行升息1码表示大陆通货膨胀疑虑更加升高,多次上调存准率的作法仍不足浇熄通胀的压力,只好祭出升息因应。通胀最难控制在于预期心理,一旦民众预期物价上涨,场面很难控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表示,扭曲的利率必然导致价格的扭曲,2011年上半年通胀形势依然严竣,而且此次加息后并没有改变负利率的状况,因此加息的空间依然存在。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王庆预计,2011年上半年中国还将加息两到三次,国内外专家预测会再加息0.75个百分点左右。

由于通货膨胀严重,加息0.25个百分点后,中国仍旧是陷于负利率的困境,升息的节奏远远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对老百姓来说,通货膨胀代表生活成本增加,食品支出占大陆中低收入家庭总支出的40%~50%,食品价格上涨使大陆人民生活成本上升。

此外,近2万亿美元的家庭存款的回报率也开始变为负值,按照一年期定存利率为2.5%,而11月的CPI同比增长已高达5.1%来计算,目前的负利率水准已高达2.6%,也即每年中国的家庭存款约有520亿美元被通货膨胀吃掉。

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张清溪:“现在货币数量跟物价关系,已经没有像过去那么直接,绝大部分货币的交换并不是用来当作物品交易的中介工具,百分之九十,甚至百分之九十九货币的交换,在新兴国家都是这样,它事实上是在于炒作股票或买卖期货这种金钱游戏为主,所以要用货币供给减少来抑制物价,现在是比较困难,在中国,特别是它在行政和市场独占力量相对大的情况下,我对于人民银行想要提高利息降低物价,我是比较质疑的。”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管理学谢田教授则表示,在中国,很多贷款是政策性贷款,这也就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么多次贷款也没见减少多少的原因之一。央行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货币供给,抑制通货膨胀,但具体有什么作用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但是从中国央行去年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表现来看,对于抑制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产生作用。

新唐人电视郑浩、林佩缜采访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