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1月7日讯】新闻周刊(242)今年6月,北京当局接纳了香港民主党提出的“区议会功能界别”改良方案,换取了民主党在立法会的支持票,在两者互相配合下出炉的2012年香港政改方案,终于在其他泛民主派的反对声中获立法会通过。方案8月底提交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后,政改方案的落实程序已经到尾声,剩下的就是在香港本地立法。然而,当港府将选举安排立法建议提交给立法会审议时,之前许多泛民主派人士所担心的问题,才真正的浮上台面。
香港政府10月30日向立法会提交2012年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办法安排的本地立法建议。泛民主派议员看过立法建议的细节后,批评相关建议有利于竞选资源丰厚的亲共政党及建制派。
香港立法会议员(民主党)李永达:“方案保守,处处设限,同时设计上荒谬。”
香港立法会议员(公民党)梁家杰:“究竟这个立法建议会不会向着2017和2020年,将这个提名权、参选权以及投票权,将这个三权集中于一身呢?根本上政府完全是为一些既得利益者,一些垄断政治权力的群体,继续保驾护航。”
这份被外界称为“魔鬼细节”的建议,在行政长官选举方面,选委会人数由800人增加至1,200人,其中包括117个民选区议员名额,港府建议由400多名民选区议员以全票制选出。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成名指出,由于目前民选区议员中,泛民主派只有约1百人,建制派有2百多人,若采用全票制,2百多个建制派区议员只要集中投北京指定的117人,泛民就连一个席位都拿不到。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成名:“尽管特区政府辩解过去一直都沿用为何今次不行,但是正如我之前讲过,既然中央政府承诺香港人有真普选,迈向普选,过去容许这样做,并不表示这是一个完美的制度而不需要改,你在这种全票制下你会胜者全胜,他会获得所有的提名权的时候,是否真的能反映市民的意愿。”
此外,特首选委会增至1,200人,而提名门槛维持八分之一的比例,本来就是小圈子选举,150人的提名门槛对泛民来讲更是遥不可及,遑论2017年参选行政长官了。
立法会选举方面,直选及功能界别议席各增5席,其中新增的5个功能界别议席在民选区议员中产生,候选人必须获得不少于15名民选区议员提名,以名单比例代表制选出。这项制造所谓超级区议员的建议,更受到各界批评。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成名:“15个提名带来的政治效果就是,现在拥有最多区议员的党,自然能够提名最多的名单,那自然就是民建联,在泛民政党中能够独立、不需要依赖合作或是联盟,能够提到名的民主派政党就大幅度减少,现在就只剩下民主党和民协,而民协则刚好有15个。”
政府并建议选举经费上限为6百万港元,更有利于亲共及建制派政党。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成名:“一个区议员现在的收入大约1至2万元,如果要筹足6百万,就算政府给你3百万,3百万对于一个区议员这么少人工都是天文数字。如果说政党会支援区议员,但是如果能负担这么大的数字的政党也是寥寥可数,就算是自由党也都说数目太高。所以上述的建议也都很明显是结构性有利于富裕的建制派。”
以民建联为首的建制派一直有源源不绝的捐款,在08至09年度所谓的捐款高达5千5百万,即使年前遇上金融风暴,数字也没有减少,而民主党和公民党的捐款数目加起来,都不及民建联的五分之一。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成名:“所以有一个很大的忧虑就是,会不会有一个很神秘的因素,民建联都承认有部分是来自所谓中资机构的捐助,它们透过这些资源远远抛离对手,在地区选举的之前或是之后,源源不断的提供福利和服务。进而获取选票。”
成名表示,今次市民看到草案的建议后,都感到很失望,所有的建议无不为建制派政党铺路。
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成名:“不同的民主派如何处理这种失望,甚至是愤怒,他们能否和市民有一个良性互动,减少选民的无能感,这都会很影响未来民主运动的发展,不过中央既然再一次发出这么清晰的讯号,就是不是真的将香港带向真普选的前提下,如果香港的贫富悬殊和官商勾结的情况持续下去,我会觉得很容易激发民众抗争,透过群众动员争取民主和高度自治,这出现的机会会比以前更高。”
根据香港基本法的规定,政府提交立法会审议的修订草案,只需要二分之一也就是30席就可以通过。
目前,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总数才23席,显然无力否决。尽管2012年政改立法草案的内容仍有很多争议,但获得通过已是不争的事实。港人争取真普选的路仍是荆棘满途。
摄影:潘在殊
剪接:李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