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1月3日讯】 (大纪元记者天宇伦敦报导)在结束了多伦多之旅后,著名历史学家辛灏年先生于10月31日飞赴伦敦做“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演讲”第二站的演讲。此次讲座的会场是伦敦亚非学院的剧院,到场的近两百名观众多是慕名而来的伦敦华侨和留学生,也包括一些对中国问题很感兴趣的英国本地人士。同时还有多家媒体前来采访。伦敦时间下午1点,演讲正式开始。
本次的主题是《谁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这也是继辛灏年先生四年前于伦敦演讲后,又一次故地重游,而此次的命题更是与当前中共大兴“辛亥热”针锋相对。
近来,中共好似“开放党禁”般,几部歌颂二战期间国民党军队的电影相继问世或尚未杀青,且预定的于明年种种纪念辛亥革命的活动更是有如过江之鲫,可在舆论媒体上,却要想尽办法污蔑孙中山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称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旧革命,面对如今这种方方面面对所谓纪念辛亥革命的行径,辛灏年先生条理清晰地以历史评现今,以事实驳谬论,从各个方面一一抽丝剥茧般,用大量的数据和证据呈现了辛亥革命的真实画面。
由于有了上一讲的基础,辛灏年先生今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指出最先提出辛亥革命失败了的是毛泽东,是他于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及此观点,且自49年中共夺权至今,大陆所有教科书以及各大媒体都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是由于此,这一观点在所有人,尤其是知识份子心中扎下根。但辛灏年早年在研究历史时对于这样的结论发出了疑问,辛亥革命失败了么?
他认为,看一场革命成功或失败与否,关键是看此革命与其革命对像间的关系,两者间谁胜谁成功,谁负谁失败,而众所周知,辛亥革命完全推翻了268年满清统治,同时也结束了我华夏21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样的成就怎能说它是失败的革命呢?这中状况仅仅是因为毛泽东一人说失败,则全国上下不得不异口同声的“谨尊圣谕”。鉴于此,辛灏年从四个大方面来剖析这一问题。
一, 辛亥革命性质
辛亥革命追求的是民权,使中国从“家天下”走向了“民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与其他民主国家相比较而言,英国是从实君共和走向虚君共和的君主立宪,而辛亥革命不但在立宪制度上与其一致,更是建立起当初英国国民所向往的新型民主政权,而法国革命所建立起的无君民主宪政制度则辛亥革命完全一致,而辛亥革命在倡导民族解放与民族独立上,又是与在经历了独立战争和内战后建立起完全的共和国的美国如出一辙。俄国的二月革命又与辛亥革命在首要目的上一致,是要求推翻帝制的革命,并且都是直接要求民主共和而不要君主立宪,但其中不包括之后的10月革命,因为那场革命是推翻了民主共和建立专政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
就共产党否定辛亥革命的理论来讲,首先它认为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而辛灏年先生以强有力的证据表示,资产阶级从来不是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也不是领导阶层。卢梭、伏尔泰等法国启蒙思想家都不是资产阶级,最先提出三权分立的孟德斯鸠更是贵族阶级,英国被称为护国公的克伦威尔是大地主,领导法国走向民主的革命先贤马拉、丹东、罗伯斯庇尔等人,都是医生、律师这样的自由职业者。由此可见,民主革命并非是资产阶级革命,而马克思之所以将种种民主革命命名为资产阶级革命,其目的正是为了要推翻它,因为马克思思想所建立的是无产阶级。辛灏年又举例当前资本家的现状,在目前种种血腥压迫下,有多少资本家站出来给人民说话?相反,又有多少血汗工厂在榨干着中国穷苦百姓的辛劳,与所谓的无产阶级政府在分立分红?再有,纵观共产党的宣传历史,那一次不是在鼓吹暴力,要推翻某某,从未倡导过民主。
其二,共产党说辛亥革命是为了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可辛灏年用事实举证,1925年时,工人的月薪少则10多块,多则30来块,而当时警察的工资才2块,这不但与先在的情形有着天壤之别,更证明当时的社会不是资产阶级社会。对于孙中山先生,共产党把国父说成是无产阶级先行者,但孙倡导的是三民主义,是为推翻专制制度,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民主共和国,而共产党要建立的是个为了保卫苏联的专政政权,更是与孙先生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为了混淆概念,中共将中国近代史又给划分开,将1840年至1919年称为近代史,1919至 1949称为现代史,而理由是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创了新纪元,而事实上,次分发是将辛亥革命所做出的重大成果归位与满清王朝后的一部分,从而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贡献,并将苏联式的暴力革命当作现代史开端。这种彻底否定民主革命的行为,用心何其深。
而事实上,如若有现代史,其开端应始于1911年,从此中国从王权走向民权,变成民主国家。还有单就五四运动而言,工人罢工只不过五四运动中的最后一波,学生才是该运动的绝对主体。且从晚清开始,学生大大小小运动就不断,有名的如拒俄运动、抗美运动、保路运动等等,都是学生自发的爱国运动,为什么单单以五四运动为其划分的标界?且五四运动获得了巨大成功,其直接目标都得以满足,当时被抓的几百名学生三天后全部放光,没打一个没杀一个,对比晚清拒俄运动时对学生的杀无赦,以及当代六四运动时中共出动军队镇压,很明显的区别就是政治背景不同——即民主和专制的强烈对比。
二,辛亥革命成就
在政治上,1)划清了国统界限,结束了千年帝制,建立了民国国统,从此中国不再承认皇权,起码在形式上,没有任何人敢再称皇,即便是权利比皇上还要更集权的毛泽东,也绝不敢称皇帝。2)划清了民主宪政和君主宪政的界限,如英国等一些有君宪政国家,之所以保留了君王,耐其历史背景所行,而在有了众多宪政国家建立后,中国当然要选择建立一个更民主、更新颖的政体,即完全民主的共和国,同时,孙中山曾表示过,中国的历史不同于其他国家,如英国,它能建立君主立宪是因其经历君主制度尚短,而中国却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想当皇帝之流太多,因此如若中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体制则必然会导致复辟,因此中国决不能再有皇帝。
正由于在政治上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国民主化自民国建立后蓬勃发展,1912年时,光注册了的政党就有85个,还有22个政治团体,中国正在走向民主的高潮当中,在舆论方面,也是百花齐放,任何人都可以公开的批评当权者,这由于如今大陆的政治气候成为鲜明对比。孙中山1912年将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时,曾说过“打江山不是为坐江山”,在同年制定的《天坛宪草》中,头一条就规定,“中华民国永远为统一民主国”,第111条规定,“国体不得为修正之议题”,在此宪法下,中国将永为民主共和国家,然而1949年毛泽东将该宪法废除。
在经济上,1911年到1919年这八年当中,中国的民族工业市场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整个民族经济在短短的八年当中投资总和等于满清皇朝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总和,高达2亿多,在经济形态上,满清时期只有少许商会建立,而民国后,即便是小小村镇亦有商会存在,而特别可贵的是在1914年3月15日在上海建立了全国性的工商联合会,它完全是一个民间团体,没有任何党派和政府组织介入的自主工商业联合会,因此辛亥革命完全打破了皇朝经济和专制改良经济的封锁,真正开始了中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时代,而这一成就也于1949年冰消瓦解。在经济规模上,当时在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煤炭大王,钢铁大王,火柴大王等许多民族工业巨头,私人银行的数量和投资额也是逐年的倍增,而当时尚未成立国家银行。
在思想文化上,辛灏年认为近代史的思想启蒙分为两部分:晚清思想启蒙运动和辛亥启蒙运动。早在辛亥革命之前,各种新思想就已经开始萌发,受到外来思想的启蒙,国内兴起了一阵改革热潮,而康有为、梁启超更是首先提出要改革制度,同时,外国名著不断的被翻译而流于中原,正是在这种舆论和文化的巨变中,陈天华首先在《猛回头》中提出满清已是洋人的朝廷。而孙中山于1905年同盟会建立时更是提出了三民主义,如此真谛,如此思想启蒙影响了无数的留学生和帮会,这些阶层也是革命初期的主要力量,没有这些晚清思想启蒙,就不会有辛亥革命的成功。经过了这长达70余年的思想启蒙运动,中国的民主文化在不断发展,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中国人民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信仰自由,新闻舆论自由,这正是因政治上的民主共和的成功必然要带来思想文化新闻舆论的自由,1913年7月中国的民间报社多达500多家,1915年袁世凯复辟的时候,全国的这500多家报纸同一天反对袁世凯复辟。人民有了自己声音,有了思想舆论文化的自由,自然就给文化的发展带来蓬勃的生机。
1917年,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打倒贵族文学,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中撰文反对专制文学,宣传自由文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使得白话文文学在短时间获得普及,1920年,北洋政府规定全国小学课本一律使用白话文。同时,文学社团的出现更是风起云涌,有名的如北大的“新潮社”、创作《礼拜六》刊物的“鸳鸯蝴蝶派”以及由郭沫若、郁达夫这些最能代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创造社”,而在这其后出现了种种流派,各种思想林立,相互间争斗的不亦乐乎,这种自由文化的氛围不正是辛亥革命后的辛亥启蒙运动所带来的?开启中国新文学时代和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新文学作品,直到今天,世人还无法超越它。辛亥革命的思想文化自由给文人创造了完全可以自由创作的时代条件。
三,革命教训
辛灏年认为,革命党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与改良派的关系,才找成了巨大的损失。当时的革命党有几个显着的特点,一是十分执著,为了达到理想,不撞南墙不回头,百屈不挠,孙中山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在辛亥革命前先后10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最终武昌起义一朝成功,终成大业。再有就是财政短缺,1895年至1905年这10年间,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派仅仅得到资助32000美元,而康梁的保皇党自1898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出国,至1902年其在短短四年间共获捐赠高达1500万美元,相当于如今的美元三个多亿之多。而改良派,也分为几种,一种是专制改良,其本质是为了苟延专制制度,在行政、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适量的改良。还有一种是民主改良,也分两种,一种如满清时的立宪派,他们欲在专制体制内部将其改良成民主制度,而这一派人多是有些自欺欺人,还有就是在民主制度初步建立,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在民主制度的大前提下,逐步去进行改良变革。
在1898年前,当时的改良派,为了国家富强,重整风气,提出了种种的改良方案,这在当时是进步的,但自1898年慈禧处死戊戌六君子后,改良派则多是一方面维护其改良的目的,同时又要维护这个行将就木的王朝,甚至为其剿杀革命党而出谋划策,此时的改良派已经成为了专制政权的帮凶和爪牙,是反动和退步的。但改良派之所以长时间受到支持,是因当时的改良派多是知识份子,受到民众拥护,因为相比较革命派的武装推翻,普通百姓更倾向于安稳的社会,但这仅限于改良前期。
而当时的改良派的组成,首先是当权者,如张之洞、李鸿章、袁世凯这些封疆大吏,当时中国所有的现代化工业设施以及企业都是这些人所创办的,但他们的初衷仍是要维护这个政权免于垮台,李鸿章曾有句名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责?”其次就是当时社会名流,比如商界领袖盛宣怀,文人名士康有为、梁启超,他们是能在改良中得益的既得利益者,剩下的还有投机分子和流亡人士,他们也都多少能从改良中或多或少的得益。这些人的特点,当前或者曾经,亦或者是向往混迹满清官场的,这些人虽然普遍高修养,有文化,但同样又擅权谋。其命运多是走上风的,不但其提议多得到施行,且官运亨通,即便是得罪慈禧的康党,其很多改良的倡议也在不久之后实现了。在满清40余年的改良历程中,确实是有着巨大成就,甚至也孕育出革命党。
1900年后的慈禧新政中,废科举使得在海外的留学生不断增多,当时去日本留学的最多,而其中八分之一参加了同盟会,变成了革命党,而练新军的政策更是练出了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武昌新军,预备立宪的结果,更是让世人看清了这个腐朽政府的真面目,因为其内阁成员中绝大多数是由皇族组成。这些都是很有趣的现象,因为虽然改良派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这个专制制度,但却加速了其灭亡。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在改良的后阶段,再也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甚至人民是反对的。大量税收用于办学堂后,能上学的却是贵族子弟和富人子弟,而穷人的孩子上不起,当时放火烧学堂的事件屡见不鲜。练新军消耗了巨大的军费,但这些军队却多用于镇压人民起义和造反。创立警察同样用了大量财源,但他们谄媚洋人,保护当权者和商人的利益,却侵害人民的利益,被百姓称为“罪恶的溯源,敲竹杠的机关”。
作为参议院的前身,恣议局中的成员,不是进士、举人就是官员,他们所代表的是满清政权的利益和上层阶级的利益,而其“利益”是从百姓中剥夺的,当时的暴动可谓遍地开花。因此可见,百姓不是这场改良运动的受益者,而是受害者。而正是在正中背景下,革命的星火开始燎原。
在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关系发展中,辛灏年总结为四个阶段:革命团结改良,改良拒绝革命;改良攻击革命,革命批判改良;改良参加革命,革命最终改良;革命让位改良,改良谋杀革命。
四, 革命使命
辛亥革命的原则就是三民主义,因此单就这但而言,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对比其他民主国家的革命历史,中国帝制时间最长,不可能短时间内完全消除专制思想,虽然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和张勋先后复辟地址,但一次83,一次才仅仅11天,败的是复辟专制,民国没有拜。北洋割据年代虽然使得中国一度陷入混乱,但1926 年蒋介石领导的北伐军开始北伐,一直到1928年东北易帜,北伐成功,再次统一中国,定都南京。直到1949年,被称作比美国宪法还民主的中华民国宪法被毛泽东废除,将中华民国国号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台湾的民国政府仍然作为辛亥革命的仅剩果实屹立在那里。辛灏年认为,当前国人仍然需要继续这场革命,即护国护法,“国”是指中华民国,“法”是指中华民国民主法统。
在结束了长达将近三个小时的演讲之后,辛灏年回答了一些在场观众的提问,在被问到对于如今海外留学生这些年轻一代不关心国家大事,民生大计,更多的是只为自己谋生,辛灏年认为年轻人是十分容易改变的,他举例满清时的拒俄运动,海外留学生由支持政府,到被镇压后的觉醒,最终投身革命,这一事例告诉我们,不要责备年轻人,要推动他们、帮助他们,相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