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0月20日讯】(中央社记者林惠君台北20日电)大鼠也可像红绿灯变红又变绿!国家实验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成功研发出以药物诱发的可调控基因转殖大鼠技术,调控大鼠可红绿变色,同时是全球首创,有助疾病模式开发。
动物中心利用新开发成功的大鼠基因转殖技术,将经过特别设计的基因片段转殖到大鼠体内,建立全球第一个设计生产可调控基因转殖大鼠技术平台,并在今天举办成果发表会。
实验动物中心副研究员秦咸静表示,老鼠基因改造技术加速生医发展,但基因改造大鼠开发机制尚未启动,主要是大鼠基因改造技术困难度高,而动物中心在今年成功研发可调控红绿变色大鼠。
秦咸静指出,可调控基因转殖大鼠可以更真实地模拟人类疾病发生过程,活体观察,模拟人类诊疗过程,并用在基因标识及追踪。
秦咸静举骨质疏松疾病为例,不可调控的萤光基因转殖鼠一出生就会发病,动物无法正常发展,但人类不是一出生就有骨质疏松毛病,可调控的基因转殖大鼠就可以模拟人类病程,让大鼠在成年后再药物诱发病症。
除骨质疏松症,也可以用在糖尿病、肾脏疾病、神经退化性疾病,如阿兹海默症等疾病模式开发,或可供转译(translation)医学及新药开发使用。
动物中心也表示,萤光大鼠的技术是世界第二,日本已开发出萤光大鼠技术,不过,动物中心开发的药物诱发可调控红绿变色大鼠是世界第一。
至于动物中心培养出的可调控基因转殖变色大鼠是否有商机?
国研院长陈文华表示,未来卖一只老鼠可能会赔一只,不过,国研院非以营利为目的,政府重点补助特定产业,卖老鼠不会有营利,但可借此提升国内生技产业基础。
动物中心表示,未来他们可接受订制、量产带有各种疾病基因的大鼠模式,并透过动物中心“国家实验鼠种原库”的分享机制,提供给国内外人员,促进重要药物研发,对生技医疗实验品质,有重大突破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