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揭生态灾难 淮河卫士获麦格塞塞奖

【新唐人2010年8月4日讯】有“淮河卫士”之称的中国摄影记者霍岱珊,因为长期对淮河的密切关注,获得了有“亚洲版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塞塞奖。今年56岁的霍岱珊,为了揭露淮河污染问题,不但辞去了公职,还耗尽了所有积蓄,他用镜头揭发了当地生态灾难,而引起了各方的重视。

菲律宾麦格塞塞奖,8月2号,宣布了2010年度7名获奖者名单,其中包括3名中国环保人士,以及来自日本、菲律宾和孟加拉的学者和社会活动者。而其中最受瞩目的要属霍岱珊了。

河南省籍的霍岱珊,原为《周口日报》摄影记者,1994年7月,当时出任务前往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拍摄风景照时,他看到的不是风光美景,而是层层叠叠的死鱼,当下让他看得心惊肉颤,从此,他的镜头对向了沙颍河与淮河。

十几年来,霍岱珊独自走过淮河沿线20多个县市共4000多公里,用镜头向全中国揭露了淮河治污达标的大谎言。

淮河遭受严重污染,不但周边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大量村民也因为污染而罹患了癌症。致力于环保事业的霍岱珊,从1998年开始就组织志愿者一起监督政府,同时对周边水污染危害严重的村庄,进行清洁饮水救助,对癌症高发村实施医疗卫生救助。

2003年10月,霍岱珊创办了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揭露地方官员和工厂老板的非法活动,在考察中他还多次遭人殴打,被人砸坏相机,但他都没有妥协,他强调:“淮河水一日不清,我就一日不停止呼吁。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身后还有几千万百姓。”

最后,终于成功的迫使当局和工厂,开挖深水井和安装过滤器材,让13万人喝到了清洁的水。

“淮河卫士”目前已经有志愿者1千多人。受他的影响,他的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也都成为“民间环保者”。

十几年来,霍岱珊自费拍摄了15000多幅,以“淮河家园的呼唤”为主题的作品,在各大城市进行了70多次展出。同时举办了“淮河——两亿人生命之所系”的演讲,受众超过100万人次,有力的促进了“淮河环保热”。

有关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作品,《花朵拒绝污染 》也被全国多家媒体转载,震惊了全中国。

霍岱珊生于1953年,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人。由于对故乡淮河受到工业和有毒废弃物污染,而用相机和纸笔记录污染状况,向公众揭示当地的生态灾难。

新唐人记者李庭、王明宇综合报导。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