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记者 综合报导】 音乐桥是一项音乐交流活动,由加拿大卡尔加里市的皇家山音乐学院主办。每年,从中国和加拿大12-18岁的音乐学生中筛选出的少年天才,和从世界各地请来的音乐大师一起,共度一个聆听、切磋、
表演、交流的暑期音乐工作营。
一桥飞架,东西方的音乐人就此连结在一起。让人想起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一部散文集———《彼此的抵达》。不错,桥的作用就是彼此的抵达。1999年7月,北京溽热,卡尔加里有一天飘过细雪。这已经是音乐桥的第三个夏天。
发端.关键人物
1996年,华裔商人陈洁宗在上海过着半渡假的悠闲日子,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上海音乐附中附近流连。这个在以后的音乐桥活动中不断地被师生们提及、但从未正式露面的人,当时喜欢站在教学楼下听琴房飘出的琴声。
陈的朋友、皇家山音乐学院的院长保罗.窦尼恩后来说ANDY(陈的英文名)长了一双音乐的耳朵,一个叫倪涛的男孩成为这双耳朵的惊喜发现。这个时年12岁的大提琴手也因此成为音乐桥的关键人物。———可以说,整座音乐桥就因他而起。
和陈私交甚笃的保罗借在香港开会之机顺道赴上海与老友一聚。上海让保罗大吃一惊:地铁里庞大的迷宫一样的商场,满街的人流,还有世界水准的中国音乐学生。
决心几乎是立即就下了的,保罗和陈商定,邀请倪涛和另一个女学生姚姗姗赴加拿大短期游学、表演。这样的少年天才,应该有更多和世界见面的机会。
但有潜质的学生显然不止是两个人。一个大规模的音乐文化交流活动迅速酝酿。有一天,陈和保罗一起钓鱼,在甩下钓竿的一瞬,陈说:“叫音乐桥吧!”
以后是复杂的事务性工作,资金募集、项目筹划、活动组织都雷厉风行。
如果要为音乐桥列一个演职员表,保罗.窦尼恩是当然的总导演。在皇家山音乐学院的大楼里,参加音乐桥活动的孩子见到他,几乎都会远远地老朋友似的招呼:“嗨,保罗!”高个子的保罗就好脾气地笑。每年保罗都会到中国亲自作主考官挑选学生。
陈洁宗在关于音乐桥的资料介绍中是以很不起眼的“联络人”的名义出现的。很少人知道他是音乐桥最初的创意者。保罗称他为“少有的艺术支持者”,事实上,他不但是音乐桥最大的赞助人之一,还参与了很多具体的组织和筹划。作为一个古典音乐发烧友,他热爱音乐,作为华裔,对所有和中国有关的事情他都有一份热情。
另一个被音乐桥的孩子们挂在嘴边的名字是“吴小明”。这位前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现卡尔加里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已经是音乐桥的三届元老,保罗在迎新会的致词介绍中他是“那个做了所有事的人”。他是音乐桥的寄宿家庭家长、司机、采购、搬运工、翻译、全职打杂。一个人去超市为学生们搬40多箱饮料。每年的音乐桥结束,整个人就小一圈儿。吴小明说他自己学音乐的时候哪里有这样好的机会增广见闻,现在的中国学生有了,能帮多少帮多少吧。
音乐桥就是由这样一些人搭建的。
1997年夏天,第一批从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实力强大的音乐学院附中经由外国专家试听遴选出的20位中国音乐学生抵达卡尔加里的皇家山音乐学院,和20名加拿大本地的优秀少年音乐家开始为期四周的共同学习和交流合作。
由于晨兴(中国)有限公司和加拿大航空公司的慷慨赞助,所有中国学生都得以免费参加。
家.西班牙妈妈
卡尔加里时间1999年7月5日凌晨,参加第三届音乐桥的中国学生结束既兴奋又疲惫的旅程下了飞机。出口处是等待着他们的十几个寄宿家庭的“家长”们,他们将在这些加拿大家庭里生活四周。
来接机的“家长”有东方面孔,也有西方面孔,中间有一位还坐着轮椅,纷纷拿着手里的名单“认领”自家的孩子,眼光陌生,笑容热诚。也有突然就拥抱在一起的,那是参加过上届音乐桥的孩子又见到了自己熟悉的房东———还记得去年机场分别时大家哭得一塌糊涂的样子吗?
大厅里不时响起“我们回家吧”的声音。是啊,家,一种情谊就这样开始建立了。
北京的学生高参和郭盛之问西班牙裔的房东太太:“我们怎么称呼您?”回答是:“当然是妈妈。”
上海的女生陈冲华住在印度裔的加拿大人家里。主人生怕她吃不惯面包奶酪,特意为她烧米饭,陈冲华觉得家长很好,虽然米饭有点半生不熟。
按照音乐桥的规定,每个寄宿家庭负责提供寄宿学生的食宿,按时接送上下课,由音乐桥组委会付给一定的费用。但很多“家长”做的远不止这些。
郭盛之聊天时说起想要听CD,西班牙妈妈扭头就去商场抱了台手提小型音响回来,拦都拦不住。高参有一天提出“不爱吃面包”,西班牙妈妈高兴得连连谢他,说这样才好,你们想要什么一定告诉我。
两个学生晚上要练琴,怕影响主人休息,房东回答:“你们可以一直练到天明,只要警察不找来。”
这种日常累积的点滴亲情许多都延续到了每一届音乐桥以后的日子。
有些中国学生是连续两三届都考取了音乐桥活动的。房东听说了,点著名儿还要接“自己的孩子”。已经在美国留学的周文理,因为在以前的音乐桥活动中收获颇丰,这次特意从美国赶来,不但住在以前的寄宿家庭里,连她的路费都是以前的“家长”出的。
吴小明家更是音乐桥中国学生的半个家。上届音乐桥结束,分别的时候,学生进了海关,还冲出来搂住吴小明大哭。这一次,抵达卡尔加里的第二天,六七个上届来过的学生就在他家和他的两个小儿子一起闹到半夜。吴太太下厨做饭,熟门熟路的学生就问:“阿姨,今年的筷子您藏哪儿了?”小女生王羽佳摔掉了门牙,吴把她接到自己家照顾,吴太太熬了广式的皮蛋瘦肉粥再用搅拌机打成汁,让她用吸管喝。
寄宿家庭的家长多数是爱乐人。中国学生的音乐才能让他们欣喜、赞叹。每周的学生音乐会,“家长”们都是热心观众。
天才.差异
考上音乐桥的学生都是他们这个年龄段里出类拔萃的演奏者。王羽佳瘦瘦小小,从波兰请来的著名钢琴大师JOZEFSTOMPEL给她授课,忍不住握着她的手说:“你这么瘦,练琴会不会忘记吃东西?”王羽佳回答:“小时候会。”大师笑:“你才12岁,小时候是几岁?”
中国学生的练琴生涯,很多从三四岁就开始了,从琴凳抱上抱下。王羽佳一曲肖邦奏罢,没有人认为是出自一个12岁的孩子之手。在音乐桥,大人们私下称她“小天才”。
“小天才”在自行车郊游中意外栽下来,磕掉一颗门牙。在急救站,神智还未恢复,手指已经下意识地弹动。送她就医的人说“我的手没伤”是这个12岁的女孩昏迷中说的第一句话,虽然事后她一点都记不得了。
中国学生很早就进入专业训练,父母对他们都寄予了莫大的期望。保罗.窦尼恩以一个演奏家的眼光比较了几届音乐桥中国学生和加拿大学生的差异。他说,中国学生很早就确定以音乐为终生事业,从小勤奋练习,年轻时通常都比西方学生的演奏技巧为高﹔西方学生对音乐的整体了解,对音乐史和文化背景的知识更多,视野更广﹔西方学生有较多的协奏经验,中国学生的独奏能力相当好﹔西方学生阅读新谱的能力稍强于中国学生,但中国学生有非常敏锐的听力,耳朵的训练好极了……音乐桥要做的就是沟通和互补。
保罗发现,音乐桥后,中国学生的音色和音质都有进步,在6个月和一年以后,参加过音乐桥的加拿大学生技巧通常都有一个飞跃。
中国钢琴家周广仁历数音乐桥客座教授的名单,很多是世界级的大师,对学生来说,在一个月内和多位高水平的老师学习,是非常难得的开阔视野和思路的机会。
吴小明,曾任中国三大乐团之一的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自一九九三年以来,受聘于卡城爱乐乐团(Calgary Philharmonic Orchestra),是该团至今唯一一位华人音乐家。“小明音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旨在推动卡城古典音乐的发展与交流 ─ 力求把最好的音乐带给所有热爱音乐但身处异乡的侨胞﹔同时也把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推广到西方社会﹔从而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二零零五年九月,公司推出了第一场以“乡梦”为主题的系列音乐会:乡梦 ─ 绕梁三日贺中秋音乐会。高水准音乐会的圆满成功引起了卡城社会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