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汛期防洪能力引各方质疑

【新唐人2010年7月19日讯】受连日暴雨影响,中国长江水文局预报,长江上游正在形成一场大洪水,洪峰流量将逼近每秒7万立方米,超过1998年大洪水时的上游洪峰流量,未来2-3天内, 三峡大坝将面临建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洪水。长江中下游多处水位告急,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正面临严峻考验。

7月15日,中共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发出今夏第12道调度令,要求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从当日13时起至19时止,将三峡水库下泄流量由25000立方米/秒,逐步加大至32000立方米/秒,但防洪库容仍显不足,需要下游分蓄洪等各种方式。专家指出,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不能完全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不能使长江防洪一劳永逸。

长江流域已出现两次集中强降雨阶段,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等省市陆续受灾。根据中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资料,截至15日9时,洪灾导致9750万人受灾,其中806人死亡和失踪,倒塌房屋5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202亿元。

根据长江水利、水文局的分析,7月15日至18日是长江流域第三次集中降雨阶段,长江防汛形势将更为严峻。此次强降雨期间,降雨带将在长江上游自西向东移动。

长江中下游多处水位告急,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正面临严峻考验

7月初,长江上游降雨,致使三峡入库流量在今年首次突破2万立方米/秒。7月9日,葛洲坝二江泄洪闸开闸泄洪,标志着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全面进入防汛状态。而此时鄱阳湖等流域强降雨开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段先后止跌转涨。

随着长江上游降雨量的逐步聚集,7月10日8时,三峡入库流量最高达到36000立方米/秒。三峡水库先后开启三个泄洪深孔泄洪,这也是三峡水库今年入汛首次泄洪。7月11日,三峡水库的出库流量在31500立方米/秒左右。

正值江西、湖南、湖北遭遇暴雨袭击,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继续上涨。短短三天内,城陵矶、汉口、湖口、大通等水文站的水位均上涨几十厘米。三峡水库在此期间泄洪,被认为是以下游为壑的事件,排在三峡水库各项功能之首的防洪功能,也被一些民间人士所质疑。

多位元专家指出,三峡不能包打天下

在1992年召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会时,中共科学院曾有专家与长江委就修建三峡水库是否利大于弊展开争论。最终,中共国家环保局提出的意见,没有就利弊大小作结论,而是称三峡工程有利有弊。

根据三峡工程运行相关参数,经过三峡枢纽的防洪调度,控制湖北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56700立方米/秒。

针对三峡水库在汛期泄洪的质疑,三峡集团公司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副局长赵木森表示,三峡工程紧临长江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根据三峡水库的运行标准,在正常运行期间,水库汛期防洪水位为14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在此高差内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相当于四个荆江分洪区的蓄洪量。“如果我们现在就蓄满了洪水,那长江上游再来洪水怎么办呢?”长江年径流量约为1万亿立方米,降雨通常集中在七八月,如果只蓄不泄,待洪水再次来临时,三峡水库会失去其作用。

长江科学院副院长陈进表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是“蓄泄兼收”,首先要充份发挥河道下游的泄洪能力。超过河道下游泄洪能力这一部分洪水,才需要动用三峡水库加以拦蓄。

不过,赵木森强调,考虑到长江中下游河道泄洪能力较弱,与洪水峰高量大等突出矛盾,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仍显不足。解决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还要靠包括三峡工程在内的堤防、分蓄洪区等长江综合防洪体系,各种方式综合运用。“三峡工程的防洪能力有限,不能包打天下,三峡工程建成运行,不能完全解决长江的防洪问题,不能使长江防洪一劳永逸。”

多位元专家指出,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的主体性工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堤防等配套工程。湖北在经历1998年洪灾后,对长江堤防的整改和加固,高标准防洪体系尚未形成。其它沿江省市也大多面临同样问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