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寿:三个臭皮匠只能“偶尔”胜过一个诸葛亮

【新唐人2010年6月5日讯】 在企业重要的决策上,我们总希望透过团体决策来增加资讯与意见的多元性,消除个人思考上的盲点,以获得更好的决策。但研究发现,团体决策的品质最多只是和团体中最佳的个人决策品质相当。也就是说,三个臭皮匠不会胜过一个诸葛亮,顶多只胜过其中两个臭皮匠。为什么?

第一个阻碍团体决策品质的病症是“盲从”。盲从的现象经常发生在四几种情况:(1)团体成员非常重视人际间的和谐关系,为了怕伤和气,而不敢提出不同的看法。(2)当团体中有强势的意见领袖时,会压抑其它不同的意见,这在有明显阶级观念的企业中是常见的。(3)当团体面对时间或绩效压力时,为了尽早做成决议,或者害怕负担决策成败,于是三缄其口,使得多元意见显现不出来。(4)当团体成员间的同质性过高时,常常意见一致,很快下结论,无法发现决策盲点。这四种情况都是团体决策必须特别去警觉的。

此外,团体盲从现象还有另一个负作用,会使得决策结果倾向比个人决策更为极端化或冒险的结果,因为共识的假象让大家都以为这个决策是对的,于是更加大胆或冒险,例如原先讨论议题是要不要投资1,000万,最后会变成应该投资2,000万。

第二个常见的团体决策病症是资讯筛选。在团体讨论中,资讯分享并不是我们想像的,每个人都知无不言,且每项资讯都被充分讨论。团体讨论常有这四种现象:(1)大家都知道的相对于少数人知道的资讯,比较容易在团体中被提出来讨论,被列为重要参考资讯。(2)大家都知道的资讯,容易被重复提起,对决策产生较大的影响力。(3)当会议主席汇整大家的意见时,多数人提及的资讯容易被列入,只少数人知道的资讯容易被忽略。(4)在讨论后期所提出的新资讯,通常会被忽略,不可能改变原始共识,尤其当新资讯与已形成的共识不一致时,大家会试着曲解新资讯的重要性,因为主见已经形成。

三个臭皮匠的确有胜过一个诸葛亮的可能,但不是常常,或者只是“偶尔”罢了。因为团体讨论对个人形成盲从的压力,而且人们不喜欢讨论自己无知的事情。因此,一个好的讨论程序是必要的,例如指定某些人担任乌鸦的脚色,专门负责挑出团体讨论不合理的地方;或是随机将团体分成两组人,互相挑对方意见的毛病。这两种方式都有助于克服上述的两种团体决策的病症。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