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加拿大华裔作家郑慧龄

【新唐人2010年4月11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报导)4月9日,加拿大华裔作家郑慧龄到访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自由亚洲电台。本台记者何平就郑慧龄近期出版的《向毛掷鸡蛋》一书对她进行了专访。

加拿大华裔作家郑慧龄女士的新作《向毛掷鸡蛋》一书,已连续数十周上榜加拿大最佳畅销书排名。该书以纪实性文笔,记录了被喻为“天安门三君子”的鲁德成、余志坚和喻东岳在1989年天安门“六四”期间,用装有颜料的鸡蛋涂污了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肖像事件的诸多细节以及当事人的思想活动和之后所受到的迫害。郑慧龄女士在本周五的专访中表示:

“《向毛掷鸡蛋》一书是关于来自湖南省的3位青年人,在1989年的北京天安门民主运动中,面对当局‘戒严令’最终将导致的可怕后果,用装有颜料的鸡蛋涂污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肖像来表达抗议的行动。这本书在记录这一震惊各界事件的同时,集中描写了3个当事人中的鲁德成,一位机修工人的遭遇。他因此被中国政府判处16年徒刑,并在20年之后以政治难民身份定居加拿大。”

郑慧龄女士表示,在“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20余年后的今天,促使她提笔重新记录这段历史的起因并没有改变:

“20年来,我们需要问一问自己,人权状况在中国是否有任何的改善?天安门事件直至今天,仍然是一个被禁止的话题。事实上,20年来中国极力吸引西方投资,虽然经济出现了奇迹般的发展,但对于人权的保障却更加漠视。借用鲁德成这位普通机修工人的经历,呼唤人们对于中国人权状况的关注是我决定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郑慧龄女士介绍说,为了完成这部历时3年的作品,她亲身到访过鲁德成的故乡-湖南浏阳,并沿着鲁德成、余志坚和喻东岳当年进京的路线,对这一事件的知情者们进行了访谈:

“我想要写出的这部作品不能只基于对鲁德成的采访,我知道还必须到访鲁德成的故乡浏阳。了解他的成长环境和事后鲁德成与妻子遭遇迫害的一些事件。我沿着他当年的路线从浏阳到长沙,搭乘连夜的火车从长沙去北京。我在中国的首都北京生活了5天,为感受他们3人在1989年5月23日的精神压力,我自己也站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肖像前。之后又访问了鲁德成被囚禁的一些地方。这一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尤其是其间对鲁德成、余志坚、喻东岳的亲属、朋友、同事和被中国政府指为异见人士的采访,都为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郑慧龄女士认为,鲁德成、余志坚和喻东岳当年虽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但重要的是他们以此震惊各界的行动表达出了反抗极权专制的政治诉求:

“5月23号那一天,是首都下达戒严令的第4天,北京市民仍然忙于晚上在城市外围的各主要交通路段封堵军车、坦克。广场上的学生们睡在自制的塑料帐篷中,期盼以继续留在天安门广场促使政府的态度发生转变。只有这3位来自湖南的青年人意识到,人民所面对的是一个只相信以暴力镇压维护政权稳定的政府。他们认识到,请愿学生和市民单纯地希望以设置路障来避免即将到来的军事镇压,而忘记了他们聚集到一起的最初目的是对于民主进步的诉求。他们希望以涂污毛泽东肖像的行动,唤起人们质疑政府‘戒严令’的合法性,希望唤起人们对于共产党个人崇拜和独裁专制的反思。”

对于这本书的中国读者,郑慧龄女士特别指出,希望读者能够超越当局的封锁,直面那段历史的事实:

“写作这样一部反映人权的作品、一部描写一位普通机修工人的生活和命运的作品,我希望能够唤醒幸存者们的沉默、这种对于民主政治诉求的沉默。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司法不公、官僚腐化和贫富不均的问题日趋严重。遗憾的是中国政府继续以宣扬民族主义混淆民主变革。20余年前中国人民那种要求变革的精神并没有消失,我希望中国的读者,尤其是年轻人能够有勇气打开这本书,直面那段历史。”

郑慧龄女士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先后获得多伦多大学经济学硕士和约克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目前郑慧龄女士正在北美为新作《向毛掷鸡蛋》一书进行发行、宣传活动。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