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3月1日讯】(新唐人记者黄思源报导)中国城乡至少有2340万老人独守空巢,对他们来说,全家一起吃汤圆、看花灯,热热闹闹地过元宵佳节已是很遥远的事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三五天的阖家团聚,儿女们又匆忙上路,天南海北地打拼去了。
据民政部统计,目前中国老龄人口约有1.69亿,其中40%是空巢老人,个别老城区空巢老人家庭已达到70%,预计2010年将达到80%以上。
尹大爷和尹大娘是黑龙江农民。尹大爷说,大儿子初四就回北京工作,买不起房,38岁还没结婚。大儿学习最好,全县唯一考上重点大学的,没想到在城里这么难。小儿子到大连工地盖楼,工钱只讨回来一半,儿媳在饭店帮厨,俩口子出去打工,他和老伴帮着带孙子,在家种地。
尹大娘叹道:“孩子们都不容易,不能不帮,只是老了,力不从心。盼着过年,才回来几天啊,又都走了……”尹大娘用袄袖抹了抹眼角的泪。
在农村,像尹大爷、尹大娘这样留守老人比比皆是,既要承担重体力的田间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孙女。缺医少药,身体不适也硬撑着,不舍得花钱。儿女不常来电话,尤其是过年不回家,对老人的打击更大。
上海的沈老先生六年前死了老伴,女儿在澳洲,儿子在美国。年过八旬的沈老先生患有糖尿病,平时由保姆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专门请了个护理员经常来给他测血压,注射胰岛素。虽生活富足,却难遣孤单,沈老先生常常对着墙上的全家福照片发呆,一坐就是一下午。冷冷清清、空空落落是他的生活常态。没有亲人的正月十五,他也习惯了。
在广东中山市,6旬老人死家中,7年无人知,发现时已成一堆白骨。在上海浦东新区也有类似事件发生。
养儿不能防老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说:“由现代化带来的家庭亲情关系的弱化,老人接受“空巢”的折磨已是普遍的事实。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国际分工,使得老人多数只能靠有线的或无线的通讯设备来进行亲情关系的联络。老人备感亲情资源的稀缺,使得“养儿防老”的预期破灭”。
自90年代中国的生育率降低至替代线以下,一胎化的恶果之一,使中国家庭养儿防老的体系崩溃。夫妻要承担养双方父母以及年幼子女的重担,不胜负荷者大有人在。逢年过节,该去婆家还是娘家?必有一家忍受节日型空巢的寂寞。
中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袁新立2月发布最新数据: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9千万,其中有960万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目前,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养老院供不应求。
据调查,“子女无力照料”和“在养老院比在家好”是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分别达到44%和39%,还有16%的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选择入住养老服务机构。
欠缺亲情的关怀和慰籍
查询几家养老院,除了过年被儿女接回家吃团圆饭的人数多一点外,其它节假日,元宵节、中秋节,接老人回家的并不多见。
西安百岁爱心老年公寓汉城老年服务中心里住了近百位老人,据该老年服务中心院长刘洪义说,回家过年者只有十几人,其余老年人均在老年公寓里过的年。
“在敬老院再好也不如家好,打心眼里还是想回家过年。”67岁的张阿姨说,“心里的那个难受劲儿真的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甚至有一种自己被抛弃了的感觉。”
盼儿孙来,却一次次梦碎。万家灯火中,自己独对孤灯,别人儿孙绕膝时,自己形单影只。不少老人怕过节,孤独凄凉最难挨,郁闷难消。他们最欠缺的是亲情的关怀和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