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调研:三聚氰胺对患儿有长远危害

【新唐人2010年2月25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何平报道)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最新的调研显示,12%的有毒奶粉受害患儿在6个月之后继续出现肾功能异常问题,三聚氰胺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是长期性的。

《加拿大医学协会杂志》星期一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毒奶粉受害儿童健康问题的最新研究报告。这项由中国的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副所长刘建蒙研究员主持的调查,对7933名生活在石家庄三鹿集团周边的3岁以下患儿进行了泌尿系统超声波普查。结果发现,在因食用含有三聚氰胺有毒奶制品而患病的儿童中,有12%的患儿在6个月之后继续出现肾功能异常的问题。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自2008年9月暴露的有毒奶粉事件至少造成全国6名儿童死亡,30万儿童患病。美联社援引刘建蒙研究员的话说,在中国的30万患儿中虽然大部分目前还没有显示症状,但是12%的儿童在6个月之后出现肾功能异常这一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医学界对三聚氰胺的长远性危害还知之甚少。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健康问题专家庞玉斌对此表示,北京大学的调研结果应当引起重视:

“我觉得他的研究很有价值。因为三聚氰胺这件事情对于造成这么大范围的儿童肾功能的伤害,这本来是非常严重的事情。那么它揭示了这个影响不仅是短时期的,而且这个长效的影响还在发生作用。对一代人的健康危胁是很大的。但是这个问题呢它远远超出医学范围。这个三聚氰胺这个事情出现以后,那么各地的党政领导在电视机面前公开喝牛奶。怎么一个国家的各级领导人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呢?来继续蒙骗老百姓。短期的效应还有长期的效应,所以这个问题也就就非常非常大。”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工原料,但一些不法的中国企业在婴儿奶粉和乳制品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以提高奶品的蛋白质检测含量。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并没有完善奶制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检测制度,只是在2008年10月毒奶粉事件曝光后,由中国卫生部等联合出台了对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限量的临时管理措施。根据中国官方的数字,当时至少在国内22个厂家的69批次产品中都检出含有过量的三聚氰胺成分。由于三聚氰胺在人体内通过肾脏排泄,导致泌尿系统出现沙晶粒结石,对幼儿和孕妇的危害尤为严重。毒奶粉事件引发众多患儿家长对于政府监管不力的不满。中国政法大学致力于医患纠纷研究的卓晓勤教授表示,北京大学对于三聚氰胺长远性危害的研究,也为毒奶粉受害人得到应有的救助和医疗提供了帮助:

“我觉得这种研究应该是非常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体现对这些受害人的一种 人道主义的一种关怀。尤其是三聚氰胺奶粉对这些婴幼儿的长期影响究竟造成什么样的损害,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非常严谨的大样本的科学研究的话,也就很难得出一个比较可观的这样结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客观结论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办法针对它们采取一些救助措施,医疗措施。所以我觉得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毒奶粉事件的曝光使中国的食品质量问题再次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日本、韩国、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相继受到中国的出口奶制品污染。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虽然因此而引咎辞职,但是中国社会对毒奶粉事件的行政问责风波至今尚未平息。民间的“三聚氰胺毒奶受害者集体维权联盟”发起人赵连海,日前被官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正式逮捕。中国媒体披露,部分并没有被销毁有毒奶粉近来被重新包装,在广州市场公开销售。公共健康学者庞玉斌表示,毒奶粉事件揭示了目前中国社会更深层次的道德缺陷:

“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类道德的下滑。三聚氰胺的奶粉重新换一个标签就又投入。做这个事情的人不顾别人的死活,就为了自己赚钱。但是这个呢就是当前在中国的指导思想。大家都看着钱,道德下滑的原因呢就是因为在共产党统治这些年里面,把中国的传统道德、传统文化都败坏了,变成是这个党文化,中国这个传统文化、道德要回升,我觉得关键是这个问题。”

美联社的报道指出,中国当局目前虽然也强调食品安全,但与此同时,有毒的三聚氰胺奶粉又重现市场,凸显中国政府在行政管理上的严重问题。北京大学有关三聚氰胺对人体健康长远性危害的专项研究,也已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官员的关注。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