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2月3日讯】主持人:观众朋友关注全球热点,与您真诚互动,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热点互动》节目。由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主导的科幻电影《阿凡达》在全球以及中国热播,票房成绩斐然达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
而号称斥资1.5亿元,同时投入了创纪录的2千5百个拷贝,被中共官方极力推荐的电影《孔子》却票房成绩惨淡。据看过的观众说,诺大的电影院只有寥寥几人。
为什么《阿凡达》和《孔子》两部电影出现了如此截然相反的结局呢?两部电影究竟向观众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呢?节目当中我们请到了本台的资深评论员李天笑博士为大家作点评分析。
天笑博士,今天我们来谈论一下这两部电影,《阿凡达》在全球以及中国的热播自不必说,而《孔子》却出现截然相反的不同的评价,尤其是首播那段时间电影院里观众寥寥无几,没有几个人观看,上座率也不是很好。
但是据官方的媒体的报导所谓的电影上映一周以来,票房直线攀升,有望领头2010年国产电影突破亿万大关。这个老百姓就有点糊涂了,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两部电影的票房表现究竟是如何?您能否做一个的简评的分析。
李天笑:《孔子》和《阿凡达》这两部电影,《孔子》是中国大家家喻户晓的这么一个圣人,应该说票房应该是很高的,《阿凡达》表现的是一个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间的矛盾,这个对中国人来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但是是一个非常崭新的话题,所以说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但是却出现了相反的戏剧性的效果,现在《阿凡达》的票房应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高的,到目前为止每天大概还是有5千万元的票房,最高是首周的票房高达2亿8千万元,这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孔子》开始的时候票房是非常差,进去电影院看到没有几个人。
在上海地区上座率在10%左右,所以韩寒说只有得2分,而这2分是冲着周润发去的。据说现在票房涨到了3千8百万元,但是即使按照中共所讲得所谓的最高票房,跟2亿8千万元来说还是相当的低,所以说《孔子》败给《阿凡达》,这是没有什么疑义的。
主持人:《孔子》这部电影败给《阿凡达》,老百姓就是有一点怎么说呢,因为《孔子》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孔圣人嘛,他在中国人心目中是非常的崇高和伟大,而《阿凡达》是好莱坞的一部大片,那么这两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出现如此鲜明的反差,究竟是什么原因,老百姓不禁要问,难道孔子不够伟大吗?
李天笑:不是孔子不够伟大,也不是说孔子所代表的华夏文化这一部分不伟大,而是中共丑化了孔子。在《孔子》这部电影里,把孔子变成一个政治工具来用,所以说在这点上是失败了。
我们知道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但是中共并没有在这部电影把孔子的传道、授业、解惑整个充分生动的表现出来。而它强调的是什么,强调的是一些噱头,比方说《孔子》中“子见南子”在历史上是有很大争议的,孔子是为了出于礼仪才去见了她。但是《孔子》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好像是作为一个噱头。
最后又弄了一些千军万马,这个东西在专家看来,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当时来说中国没有这么宏大的场面,打仗的时候,也就是几千人,几万人已经算很多了。但是《孔子》弄个千军万马的场面。还有比方说把孔子弄成一种“高大全”的形象,有人说是像现代版的教育录,比方说孔子又会射箭,又能武,又跳下水去救他的著作等等。
反而没有把孔子他的礼仪,他的仁,他的“言必行,行必果。”等等这些东西充分的具体的表现出来。所以不单单是专家不满意,孔子的后代不满意,老百姓也不满意。因为什么呢?电影中把孔子形容成好像是社会的菁英,一帮人跟着孔子走来走去,周游列国,但是老百姓觉得这跟自己的现实生活离得很远。
但是作为一个导演,作为一个电影艺术来说,你怎么样才能把这些东西跟中国社会现状联系起来,比方说中国现在道德下滑,孔子的伦理怎么能够对照中国现状,来指出中国的出路,这点它没有说,所以说老百姓觉得没什么意思。
主持人:那我们还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共是力推《孔子》这部电影,而且不惜将《阿凡达》在部分电影院下架。其实我们关注到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中共对孔子是批判的,而不是赞扬的,那么出现这种截然相反的反差,究竟是怎么回事,您能否给大家解答。
李天笑:我想最主要的一点,中共个政权是属于流氓性质,就是随其所用,什么东西能够为它的政治服务,它就拿来为它的政治服务。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中共几乎把孔庙、当时的碑全部都砸了,派了两百多人到了孔子的家乡,把两千多册书都烧了,九百多幅画也烧了,甚至把孔子后代的墓掘出来进行鞭尸等等。所以说中共对孔子是一贯处于打倒的这么一种状态的。
在最早在五四运动的时候,当时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曾经也提要打倒孔家店。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也提出批林批孔,因为他看到林彪用了很多的孔子的条幅就很不满意,但现在为什么突然之间又把孔子抬出来呢?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共遇到很大的政治危机,由于中共的强力拆迁、环境污染,还有腐败等等,引起民众的抗暴。抗暴以后它需要有一种学说,有一种理论来帮助中共来建立所谓的和谐,所以孔子又被抬出来。现在在海外你看到有这么多所谓孔子学院,建了大概有两百八十多所,在八十多个国家都有孔子学院,在国内,中央电视台也搞了什么孔子讲座等等。
孔子反而变成了所谓共产党国宴上的一道大菜,而不是真正的想怎么来把孔子这些理论运用到社会上去。因为孔子理论跟共产党完全不同,孔子讲道德,讲礼,跟共产党现在全面摧毁道德文化以后,社会上的腐败是完全相对的,所以现在把孔子抬出来,也不能够得到很大的效果,老百姓也看穿了这一点。
第二点,中共就是要把自己跟古代所谓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用古代的传统文化来为自己贴金,弥补中共政权的非法性。还有一点,共产党除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它实际上也拿不出什么东西可以来表现出它的那种所谓的先进性,或者能代表它在世界上的崛起,所以说就把孔子抬出来,是出于各种的政治目的,所以把孔子抬出来作为一个政治工具在用。
主持人:那我们知道《阿凡达》虽然面临着被下架的危机,但仍旧创造出如此火爆的,一票难求的票房,我想肯定它背后有非常深入的原因,能吸引老百姓的视线。您能不能具体分析一下,《阿凡达》究竟有何吸引人之处?
李天笑:像《孔子》并没有讲出一个很好的故事,表现方式本身又比较差。但是《阿凡达》在这两点上我觉得是比较突出的,第一它运用现代的最先进的3D技术,表现出各种非常逼真的场面,比方说到潘朵拉星球上,你看到很多奇异的树,各种奇妙的生命等等这些东西,那这些东西在中国观众都没有看到过的,所以说感到很震撼,这是一个。
再有单单如此它不能成为一个好电影,卡梅隆他自己也这么说过,之所以有这么样一个震撼的效果,最主要原因还是它跟中国的现状能够联系在一起。中国老百姓看这个问题,他不是单纯看是外来的还是本土的,是和自己的现状结合在一起。
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拆迁,中国人看《阿凡达》,把表现地球人和外星人之间争夺外星人资源的这个过程,比喻成中国城管跟拆迁户之间的关系,把最后纳美人的胜利看成是一个拆迁户的胜利,所以就这一点来说老百姓觉得自己出了一口气。
共产党你讲的这些东西,我们不敢公开来反抗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所谓没有政治因素的一个高科技的电影来表现我们心中的不满,所以就这一点来说引起老百姓的共鸣,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成功。
主持人:针对《阿凡达》这个电影,韩寒也有这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评论,他说野蛮拆迁对于其他国家的观众来说,的确是一件超乎他们想像力的事情,也就是外星球和中国才可能发生。这个评论确实是非常有意思,您对这样一个评论,或者说电影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如何解读的。
李天笑:我觉得韩寒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导演卡梅隆在拍这个电影的时候,他绝对没有想到会被中国观众用来形容是城管跟拆迁户之间的关系,这外国人也不会想到孔子会被“入了党”,被中国共产党利用来为它自己的政治进行服务,所以说这种东西我觉得已经超出了电影范围。实际上《阿凡达》在社会中引起的一个激烈的反响,虽然这个电影没有任何政治的元素,就是说卡梅隆他的原意是用高科技的东西来讲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
但是这么一个故事一旦到了中国以后,产生的一个非常强烈的政治社会效应,也就是中国观众他会把它用来解读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这个就是产生了一种奇观,也就是说《阿凡达》为什么在中国会产生这么大的票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外国因素,无论什么因素到了中国,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主持人:我们知道《阿凡达》的部分场景是在中国拍摄的,在《阿凡达》热播之后,顿时出现了黄山和张家界纷纷跳出来争夺,电影中悬浮山原型的这样一个问题,那么张家界当局就抢先一步把其中一个峰,就是南天一柱正式命名为电影中的哈利路亚山,您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
李天笑:我觉得这个命名完全是为了钱,是向钱看,所以这也说明了现在目前中国的旅游业,还有体现出中国整个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滑落。
但这里边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说中国的老百姓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非常热爱的,从根子里边感到这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他不能失去的。比方说你这个南天一柱,它代表的是什么呢?因为南天门跟上天有接触的这种关系,也被认为是中华文化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在整个张家界的三千多座山里边是非常重要的一座山。
所以说在这个方面,他们觉得哈利路亚山实际上是一个虚拟的东西,就算《阿凡达》再热演,再有名,但是我们中国传统不能丢。所以这是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他们从骨子里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不管今天中共怎么利用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来为自己服务,但是中国老百姓对这点是深信不疑。
主持人:那正像您分析的,这两部电影的结果却是截然相反。我想老百姓看电影无非是为了娱乐或寻找精神的东西。那么这两部电影,一方是中国所熟知的圣人,一方是外国的外星人,那么老百姓喜欢热看《阿凡达》,而不去理睬《孔子》,我想是因为从《阿凡达》中找到了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从《孔子》中却找不到。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进行到这里,感谢您参与我们的节目。观众朋友也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热点互动》节目,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