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1月23日讯】日前,一家平面媒体图文并茂,报导“菜价惨跌”情况。1月14日是寒流袭台的高峰,寒风刺骨下“菜价直直落”,想必菜农们心中更寒。不过,这种场景并非今天才有,不但年年有,而且已时不时就出现,尤其气候变迁愈见加速之后,频率也愈高。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会明知故犯?真的无法可治吗?
不必要念过经济学,大家都知道这是一种“供过于求”的“超额供给”现象,而且超过的数量又非常之大,于是就出现菜农所说的:“3个多月前,承销商收购花椰菜的批发价格是每公斤44元,上等货每公斤还有50元,现在价格大幅滑落,每公斤收购价格只有14元,上等货也只有17 元,只能用一个‘惨’字形容。”
果菜市场人员也说:“这波蔬菜降价的原因,主要是天候与需求因素,冬天蔬菜好种,又逢二期稻作休耕期,农友会趁休耕期抢种蔬菜,种的人多,产量激增,量一多,价格就难免下跌。”
超额供给的出现,起因或者是供给增加太快太多,或者是需求减少、不变或增加太小。就事实观之,问题明显在供给面,这也是历次“谷贱伤农”、“果贱伤农”、“菜贱伤农”的写照。那么,我们当然要问:怎没记取教训?
或许谷农、果农、菜农都太自私自利,都不听农政单位劝导,一窝蜂的抢种。虽然如上文所引果菜人员的说法,有可能是这样,但屡次“害人害己”的教训难道还不醒悟?这实在很难说得过去,所以,问题应出在“观念不清”或“无法妥善控制供需”。前者是“不知农产品特性”,亦即不知“丰收不是好事”的道理,后者是难以克服或不易因应农产品的特性。
农业社会里,“庆丰年”是很热闹的大事,五谷丰收,家家户户有丰富粮食过日,怎会不是好事?但进展到市场经济社会,在供需原理的制约下,由于农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低”,连“薄利多销”也不可能,这个观念必须灌输给农人们。不过,即使当事者都有此认知,纵使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现代,科技高度发达,冷藏技术进步、农产加工也多元,但自然(天候、土壤等)还是难掌控,纯粹靠农产品买卖为生的农人,还是难跳脱农产品的宿命,这也就是农业地位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对变小”的主因,而离开农村、乡村变都市也是自然不过的现象。
因此,农业企业化经营、精致农业也是很自然的走向,而农业观光化也是一个方向。不过,这也不是传统农民所能担当的,看来“菜贱伤农”的悲歌还会唱下去呢!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 转自《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