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记者 综合报导】前不久,大陆再次曝光一桩毒奶粉案件,上海一家奶制品企业被查出奶制品中三聚氰胺超标,目前已被迫关闭。专家质疑,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奶制品行业仍普遍存在类似问题。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被曝,为虚增蛋白质含量、在质量测试中蒙混过关,向奶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国内有关部门已经进行了产品召回,共涉及中国七个省市,上海熊猫乳品已经关门停业,公司三位高管已被警方拘留。公司旗下为之提供原材料的宁夏分公司也在接受调查。
报导指出,引人质疑的是,当此类事件发生时中共当局愿意向公众发出多大程度警告。
到目前为止,当局并未就此发布官方声明解释事态进展,或向消费者和零售商提供建议。
在对几家上海零售的店调查中,零售商都表示,对此事一无所知。江苏一位零售浙江熊猫奶制品的人士也表示,不知道熊猫产品里有三聚氰胺。
据悉,多家政府部门对此进行了调查,民众仍不知道这些调查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以及随后多久即进行了产品召回。
报导还指出,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时上海熊猫乳品公司曾被列为22家涉毒企业之一,并因此短暂关闭。但此后,有大陆媒体报导,该公司仍然在出售08年被召回的有毒炼乳。
综上所述,2008年中国乳业在经受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丑闻后,对此当局的整改力度令人怀疑。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Beijing Orient Agribusiness Consulting Co.)高级分析师陈连芳表示,在“三聚氰胺”事件过后,中国的牛奶需求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虽然当局声称已经加强检测,越来越多的不知名企业可能仍在靠添加三聚氰胺提高产量。
他指出,如果有更多厂家受到牵连,将给整个食品行业造成严重影响。
据报导,2008年奥运会结束不久,“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立即引起民众的愤怒。几位农民被发现往产品中添加了三聚氰胺,后来被法庭宣判死刑﹔处在丑闻中心的是华北一家乳品公司,其负责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此前,据大陆媒体报导,中共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农业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乳制品及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公告中还称,制定限量值的目的是“为确保人体健康,确保乳与乳制品质量安全”。而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被记者就此问题发问时,他声称,这个标准不是为了保护健康。这一限量值不是一个保护健康的标准,而是用于判定奶产品中是否非法添加了三聚氰胺。
评论人士和网友纷纷对当局的说辞进行抨击。
据大纪元报导,评论人士刘潮兴表示,如果这一标准不是为了保护健康,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有很多愤怒的网友指出,当局的做法等于给毒奶企业打强心剂,回收的毒奶不用销毁,稀释后可以光明正大的销售。暗示奶制企业:只要不超过标准,还可以人为添加。欺骗群众:检测出三聚氰胺牛奶可以放心喝。帮毒奶事件解围:让所有食品都可以合法地含有三聚氰胺。
另一方面,中共当局曾因拒绝公布毒奶患儿的最新数字,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不满。与此同时,中国的毒奶事件的影响在海外发酵,目前已有几十个国家限制或禁止进口中国奶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