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0月18日讯】受法兰克福国际书展的邀请,旅法华人作家,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和旅英诗人杨炼,17日在书展上就作家在两种文化环境中的创作经验进行公开讨论,吸引了众多中外观众。请看本台记者发自法兰克福的报导。
今年69岁的高行健21年前来到巴黎定居, 他不仅是一位画家,也同时用中文和法语进行小说和剧本创作。他说自己除了生病,连节假日都没有停止写作. 他认为中文作家用外文进行创作是一种挑战,但也完全有可能做到。
高行健: “我认为,作家首先需要的是内心的自由,只有得到这个自由的时候,才可能充分写作。” “这个创造它可以不顾及一切的阻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
54岁的诗人杨炼是在1989年六四天安门屠杀事件后决定流亡海外的,目前在英国伦敦从事中英文的诗歌创作.他认为流亡生活给作家带来了收获:“获得的是一种自觉,一种对自我的自觉,对语言的自觉,和对文学的自觉,获得了对自我追问的自觉。”
高行健认为不管用什么语言创作,都要求语言的清晰:“语言的清晰,背后是思想的深刻和清晰. 而每一个时代的最好的作家留下的作品,都因为作家充分的回答了这个时代,充分的回答了他所存在的生存条件,充分的认识了人性的复杂,充分的认识了他自我的矛盾和困惑,才有可能写出深刻的作品。”
高行健的大部分作品是来到法国后创作的,其中她的自传体小说“一个人的圣经“揭示了文革的历史悲剧。1989年六四事件后,高行健宣布退出中共。他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被中宣部封杀,在海外和世界文坛却享有极高声誉。
新塘人电视台记者 朱娣 伊仁 德国法兰克福报导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09/10/18/a36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