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9月30日电】又一个国家标准要出台了。
重庆晚报报导说,由国家农副加工产品及调味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的“火锅底料国家标准”有望年内出台。该“标准”由重庆主导,目前已通过国内40余位专家审查,报批稿现已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审批。
这个新闻吸引我,是因为我喜欢吃火锅。
无论是我兄弟在家自制的鱼肉猪肉鸡肉虾蟹混杂型鲜火锅,还是老北京的铜锅涮肉和羊蝎子火锅,或者海鲜火锅,小火锅,还是北京重庆饭店的火锅,簋街的麻辣火锅,抑或是其他各式四川重庆火锅,我都喜欢。
在传媒期间,我住东直门,恰好兼职美编的办公地也在附近,每月加完班,都是凌晨时分,我和喻乐及当时的兼职美编张旭刚,不是在东内的簋街,就是在东外披萨店楼上,目标只有一个,麻辣火锅。后来我跟寿全兄在簋街喝酒,都是加麻加辣,以至于金簋的小姑娘一看到我们两个,就说加麻加辣是吧。我去广州之前,北京影子内阁的散伙酒,就是在簋街金簋火锅。即便我在广州期间,从广州回京,也经常会拉着几个大款大佬朋友,去簋街吃火锅。
北京是火锅,到了广州,也没少吃。南风窗往东一百米有一家四川火锅,虽然味道一般,但却是离我最近的一家,所以常去。后来在天河城后面,田磊推荐了一家,加完班,我跟编辑记者去喝酒,火锅味道不错,店里全是夜店女郎,以及他们的恩客。高档的火锅,体育场东路有好2家,进口牛肉极贵,如果不是别人请客,我是绝对舍不得的。
春节回家,晚上喝多了酒,弟弟知我爱好,也会呼朋唤友,到前黄镇上宵夜,还是啤酒加火锅。
到成都出差,朋友请吃饭,除了早饭,中饭,晚饭甚至宵夜,问我意见,火锅!到重庆,寿全兄总是拉我去品尝那些外乡人永远找不着的老火锅,而政府的朋友请客时,也是小天鹅!去滨江路,问我,火锅!有一次与当时还在商报的罗谦老弟,以及晨报的永才以及永才的同事,等永才值完班,凌晨也是老火锅,直到天色发白!
现在在北京,虽然太太孩子不能吃辣的,也会经常拉着他们去附近的海底捞和俏幺妹,不过是鸳鸯锅而已。
这样一个爱火锅的人,自然关注火锅的所谓国家标准。
虽然报导说,原来这部标准全称叫“麻辣火锅底料国家标准”,后报国家标准委时,因考虑到全国各地风味,口感不一,才没有把“麻辣”的技术要求写进国标,于是去掉了“麻辣”二字。但重庆主导的火锅标准,总是脱不了重庆标准的嫌疑。
中国人总是喜欢大一统,喜欢搞国标,全不顾地方风味人的口味各异。遇到各式国标,我常常想,这国标到底是真的需要的,还是大一统的观念作怪,要达成某些人率土之滨莫非我地的结果或感觉?还是这一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渔利之途?
其实,国标应该有,但标准不是在底料的口味或形态上,而是应该在卫生检疫以及物质禁用上,应该建立极其严格苛刻的卫生和物质禁用标准。比如,火锅底料使用的严格的卫生标准,含什么苏丹红之类的一律禁入,比如传说中的罂粟壳之类的,一律禁入。其实,法律禁止应该是行业标准的基本底线。
不管这火锅底料最后是国家标准还是重庆标准,千万别再搞得像河南的馒头国标一样,最后贻笑天下。
让我吃火锅不香,最好的标准也是垃圾。
──转自朱学东博客 有删节 本文分析不代表新唐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