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五月五 端午节

【新唐人2009年5月28日讯】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天中节、天长节、朱明节、重五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夏节、恶日节、诗人节、龙舟节…。端午节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来历

夏至节令是端午节最初发端的时间依据,最早起源于先秦时代。汉魏时期,端午节变成一个独立的节日。六朝之后,端午成为中国民俗浓郁的传统大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就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说"等多种说法,这些传说从不同角度丰富了端午节。"伍子胥的传说"是对忠诚者牺牲的缅怀;"曹娥的传说"是对孝悌者牺牲的敬重;"屈原的传说"是对舍身家国者牺牲的祭奠…

自汉朝以来,各地端午纪念着不尽相同的历史人物,楚地纪念屈原,越地纪念勾践、曹娥,吴地纪念伍子胥,这些纪念都是以先贤为投射对象,都有地方传说作依据。

习俗

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在家门前悬钟馗像、挂艾蒿和艾草(艾叶菖蒲)、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家人给孩子手腕缠绕五彩丝线,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 悬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钟馗捉鬼,用以镇宅驱邪。

* 挂艾叶菖蒲: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以僻邪驱瘴。

* 赛龙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以纪念屈原。(其实古代竞渡原非一年一次,年宵、暮春三月、重阳也有,后来才以端午为主)

* 吃粽子:在荆楚地区,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现在全国各地粽子不论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 饮雄黄酒:在长江流域地区盛行。

* 吃馏米:在部分晋语地区盛行,馏米即黄米(黍)蒸制的米饭。

* 游百病:在贵州地区盛行。

* 佩香囊:小孩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

* 写符念咒:日落之前折些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这一传统民俗现已基本绝迹。

* 立蛋:如在正午时将鸡蛋直立起来,表示来年会有好运道。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