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封锁中毒事件 陆媒指反激化矛盾

【新唐人2009年5月22日讯】(中央社台北22日电)吉林化纤厂4月爆发近千人集体中毒事件,但迟至20多天后,这件事才逐渐被媒体披露,河南“商报”发表评论指出,吉林省有关部门一味封锁消息反而激化矛盾,此举更犯了网路时代的大忌。

商报在时评版中指出,吉林化纤厂最早发现中毒病例的时间是4月20日,但除了“吉林日报”所属的“城市晚报”在4月30日报导外,当地媒体再无下文,据称,这些媒体都接到有关部门不许报导的指示。

“堵了一个记者的口,堵不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了所有记者的口,堵不了互联网上网民的口”,时评据此指出,吉林省官员封锁消息的结果是,重症病患家属和化纤厂职工在集体上访未果后,又于5月7日进入火车站,阻断铁路交通长达2个多小时。

矛盾进一步激化后,吉林省官方还是一直没有通报更加明确的消息,这更加重社会大众的猜疑和恐惧,从5月10日起,新浪、天涯、凤凰、网易等各大网路论坛,陆续出现中毒事件的详细讯息。

在网路媒体突破封锁并大量报导后,政府先前刻意隐瞒千人中毒事件真相的印象已经造成,所以当政府引用专家做出的“心因性疾病”结论时,已经不易赢得公众的信任。

时评说,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可以概括为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和反复讲,但吉林在处理上显然违背“四讲”的原则。

在网路已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表达利益、宣泄情感、思想碰撞的重要管道之际,时评表示,禁止媒体报导,其实是犯了网路新闻时代的大忌。

  因为,在开放的网路世界中,一些地方政府面对公共事件打官腔、拖延、瞒报的习惯性动作,心存侥幸的希望透过“拖、压、捂、盖”等方式瞒天过海,都已经不会像过去那样容易得逞。

时评指出,从山西临汾矿难到河北石家庄三鹿事件,无不是明证,而吉林千人中毒事件在当地官员的刻意封锁下,最后还是在网路上曝光,导致官方在处理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