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一词绝对不是从西方“照抄照搬”,而是由中国的“国情”里土生土长出来的“国货”。据我所知,最早大约始于蒙古。因为蒙古族的一般百姓人家都会拥有几匹马,就像今天我们普通人有辆自行车,官员、大款有小轿车一样。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并附带随口夸两句“好马,好马”。开始也许是实话实说,到后来就成了虚伪的溢美之词了。等到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帝国后,人家的“文化”就像今天的“党文化”一样,居于“领导一切”的地位,于是“拍马屁”在汉语中便成了讨好卖乖献媚态的同义词了。
当然,这“马屁”也不是廉价到见人就送的。大抵都是他或畏于你的权势,或羡慕你财大气粗,或有求于你时,才会放手一“拍”。所以世上最会“拍马屁”的人,并非骑马的牧民,而是文人与官员。由此他们也留下许多令人解颐捧腹的佳话。有的人“拍”的水平远远在“秋雨含泪”或“兆山羡鬼”之上。简直可以令人绝倒。例如清代的乾隆皇帝,有一年在西湖赏雪景。看着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他老人家”突然诗兴大发,随口就来了一句“一片一片又一片”,本来是句“口水话”,但由于是“他老人家”的“最高指示”,于是“抬轿子”的,“吹喇叭”的连忙加以奉承,“好诗,好诗”!这时“他老人家”不知是哪根神经短了路,还是怎么搞的,接着又一口气地数道“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这样数下去,将“数字游戏”进行到底,也成不了诗呀!所以马屁精们都瞠目结舌了。但就在这时,乾隆身边一个叫沈德潜的文人,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愿为圣上续第四句。乾隆老兄这时也大约真有点黔驴技穷了,于是便予以“嗯准”。接着,沈便吟道:“飞入梅花都不见”(注:见《清稗类抄》)。真堪称点石成金,于是博得龙颜大悦。你看这“拍马屁”的水平比什么“秋雨、兆山”高得多吧!
而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中共官员们,于此道也不落于古人之后。在一次党委的“民主生活会”上,一把手的书记请大家开诚布公向他提意见。谁都知这是一道难度极高的“问答题”。会议陷入“冷场”。后来还是一位聪明的官员来打开了僵局。他以极严肃的表情,几乎是“谴责”的口气,给书记提出了一条“重磅炸弹”式的意见,称书记“只知努力工作,完全不爱护自己的身体,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而这种行为是十分有害的,必须立即改正”云云。书记立即“诚恳”地表示,要虚心接受,坚决改正。不久,那位提“意见”者也得到了提拔。由此可见马屁术之博大精深。
令人更想不到的是,现在我们这博大精深的“马屁”文化也被一些“洋鬼子”学到了手,而且达到了“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高度。不但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而且进入到联合国里,实在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在刚刚结束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中国人权状况审查的会议上,该理事会根据各国代表的发言,向中国提出了100多条建议,而中国只接受了其中的42条。而对其余的建议,则一概加以拒绝。
在被拒绝的建议中,包括增加媒体自由和司法独立以及废除死刑。在这里,除了废除死刑,在中国还存在一定争议外,增加媒体自由和司法独立。是中国大陆除了极少数的权贵阶层和既得利益者外,国人普遍的呼声与诉求。缺乏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切媒体均听命于党和地方政府,司法无独立性,一切惟领导官员之命是从。这是中国目前越来越严重的腐败的重要根源,以至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这个一向对中国政府十分“友好”、甚至迁就的国际机构,如今也不得不向中国政府提出来了,却遭到拒绝,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那么中国政府却接受了42条建议,不也很好吗?那么这些建议又是什么呢?由于严格的新闻检查与管制,在大陆媒体上你根本看不到有关的具体内容,民众很难知道详情。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一派公式化的“官腔”说了等于没说,听了一头雾水。只有通过外电才知道,在被接受的 42条建议中,竟有下列的“建议”:
例如斯里兰卡要求中国与全世界分享如何把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与区域民族自治相结合的经验;津巴布韦认为北京当局应该增强它在世界各地的传媒影响,因为北京的政策目前被严重误解。
看了这样的“建议”,只能令人哑然失笑。这与那位党委书记“接受”属下提出来的不要太过分努力工作,要好好爱护自己“革命的本钱——身体”,不是异曲同工,一样的富于黑色的幽默味吗?这样的“建议”,即使向毛泽东提出,也不必担心把你打成“右派”或“反华敌对势力”。其马屁功底堪与沈德潜诗人一比,只不过“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已。
要问中国大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与区域民族自治相结合的经验”吗?当然有呀,那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教导了的“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只是不大清楚这与改善中国或斯里兰卡的人权状况,有什么关系。斯里兰卡的官员代表是不是有点弱智?
而津巴布韦认为北京当局应该增强它在世界各地的传媒影响,因为北京的政策目前被严重误解。如果这不是太自作多情或杞人忧天,那这个建议的本身就是对中国政府极大的误解。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传媒力量,难道还不够强大吗?它们不仅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政资金来源,可以把一切忠于党的“优秀”人才都招到自己旗下,更重要的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传媒,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没有谁敢来竞争,拥有绝对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更是财大气粗,连德国之声中文部,都要对我们毕恭毕敬,张丹红女士更对我们感情尤深,许多海外自由媒体,我们已一个个地取得控股权。你津巴布韦井底之蛙,焉知鸿鹄之志,在那里说三道四,就不怕“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但“我党”宽洪大量,还是虚心接受了。这就像那位党委书记虚心接受下属要他爱护身体的“建议”一样,说明虚心接受批评是我们一贯的优良传统。当然,话得说回来,金钱能买到报刊,不一定能买到真理,更不一定能买到“影响”和人心。就像当年苏联的《真理报》、《消息报》发行量都名列世界前茅,但却改变不了“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上尽是假消息”的可悲境地。
不过马屁能拍到这份上,马屁能拍进联合国,确实是“马屁史”上的一大亮点,一大奇观。为不使其湮没,故不惜笔墨记述于此,以便让其青史留名,以为万世荣光。至于中国纳税人又要为此承担多少“援外”的费用,那也只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耳!
2009年2月12日完稿
来源:《纵览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