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门前车水马龙 年节腐败成潜规则

【新唐人2009年1月23日讯】(中央社台北23日电)廉不廉,看过年。每至年关,中国当局都会发出各种“禁令”,但禁令节节出,大礼年年送,而且很多单位大大方方开列清单,“年节腐败”渐成官场“潜规则”,在一些地方不断滋生蔓延。

新华网引述“半月谈”杂志报导,2008年末,江苏南京佳事得玩具制品公司1份春节礼品发放清单意外曝光,这家企业共向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送礼人民币14.48 万元,包括现金红包、高档服装、购物券卡等。

礼单曝光事件暴露出来的系统化年节公关送礼,让很多人感到震惊。杭州一些市民在接受半月谈采访时说,每到年节走在街上,就会看到一些机关单位门前车水马龙,透过打开的车门或行李箱,一眼望过去都是装得满满的礼物,“大楼里会出来一些办事人员帮着往楼里面搬运,相互配合默契,哪里还有什么‘潜规则’!”

“这些都是政府实权部门的有用人物,不打点好节礼,来年别想安生。”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主无奈地说,节前一个月他就要考虑给哪些“长”们送什么?送多少?他的企业每年销售额大约2亿元,而用于春节期间跑关系的费用不会低于50万元。

据报导,要是有些企业“不懂规矩”,一些掌握项目审批权、惯于年节收礼的部门还会派联系人主动打电话“催礼”。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不管是“却之不恭”还是主动索取,在一些官员眼中,逢年过节礼尚往来,算不得什么错,更谈不上是腐败。类似看法在官员中相当有市场。同时,执法执纪部门因规定不明确而无法对当事人惩处。惩治不到位更让一些人把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每年的禁令当耳边风。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年节腐败”滋生蔓延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现有的体制机制和政策。

他说,由于行政审批改革不彻底,审批环节还很多,各级政府所掌握的大量生产性、行政性资源,足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权力变成市场“推进器”。在这种情形下,企业想要生存,就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去送礼公关。

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加快行政改革步伐,缩短政府从审批型、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过渡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年节腐败”不断滋生蔓延的土壤。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