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档案】一个告密小“英雄”的浮沉

凯特丽奥娜•凯利(Catriona Kelly)的《帕夫利克同志:一个苏联小英雄的浮沉》(Comrade Pavlik: The Rise and Fall of a Soviet Boy Hero)一书,描写了一位12岁的帕夫利克•莫罗佐夫,告发其父亲后成为苏联历史上最著名的少年英雄的故事。这本书以新近解密的克格勃档案,力图还原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英雄是怎样诞生的?他为什么又被彻底遗忘?在宣传和事实之间,在英雄榜样和真实的人之间,到底有多大的距离?

1991年,俄罗斯莫斯科一座苏联英雄的铜像被拆除。它宣告了一个特殊时代的结束。铜像上是一位少年英雄,这个名字,在苏联国内,他的名气甚至超过了斯大林。有无数的街道、学校、图书馆、集体农庄、轮船和飞机以莫罗佐夫的名字命名,多名作家为他树碑立传,很多诗人和画家为他写诗作画,邮票、明信片和火柴盒上都印着他的像。

帕夫利克的英雄事迹,是他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告发了亲生父亲特罗菲姆,帕夫利克向政治保安局告发说他父亲是"人民的敌人",帕夫利克用自己的行动帮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

父亲特罗菲姆参加过红军,为苏维埃政权流过血。复员后三次当选为村苏维埃主席。在村里人缘很好。他的"罪行"就是私开证明信给富农,让这些被流放到当地的人回到家乡。结果三天后特罗菲姆被逮捕,消失在极北地区的劳改营中。

1932年帕夫利克和他八岁的弟弟被"埃的人"在森林中被谋杀,随即帕夫利克被宣布英雄。很快在一场全民颂扬的国家运动中,

苏联当局要树立这样的英雄榜样,目的是提倡告密。一个得不到人民支持的政权,就要用告密来震摄民众,实行恐怖统治。

帕夫利克一案,就是地道的冤案。真实的情况是,他的父亲因家庭矛盾出走和另一女人生活,母亲想用惩罚手段吓唬特罗菲姆,让他回心转意。于是要帕利夫克去告发,"她想,特罗菲姆一害怕,就会回家"。

至于是谁杀害了帕利夫特和他弟弟,苏维埃法官未经调查就在村里召开公审大会,宣布帕利夫克的祖父、祖母和舅舅是杀人凶手,并立即执行枪决。

帕夫利克吃住在祖父家,他们之间有感情,他们虽然不满告发这件事,但绝不会走到杀死帕夫利克这一步,更加不会杀死帕夫利克的弟弟、他们只有八岁的孙子。

后来人们看到审讯记录,没人承认杀害帕夫利克,祖母根本没有到过森林。俄国专门研究帕夫利克.莫罗佐夫的学者德卢尼科夫,经过14年研究仍没找到真凶。他认为凶手决不是那三个人,而很可能凶手就是"执行者"。

为了造成一种声势浩大的社会舆论,把儿子告发老子宣传得耸人听闻,必须要把儿子杀死,然后把他变成英雄。因此要有一个执行者,这人是谁并不重要。

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遭到农民顽强抵抗,他们不交粮食不加入集体农庄。苏维埃征粮队很难找到藏匿的粮食。农民以家为单位,从家庭突破点就在儿童身上。1932年铺天盖地宣传告密小英雄帕夫利克,并制定奖励政策:揭发者获得没收财产的25%。很多人学着帕利夫克的样,踊跃揭发富农,成为致富的一种途径。文艺工作者们各显神通,用各种体裁(电影、小说、诗歌、绘画….)歌颂告密小英雄。

告密行为从娃娃抓起,长大以后就会成为自觉行为。苏联提倡告密是政权的需要,为此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网。每个单位都有情报员,情报员与克格勃是单线联系。广大民众对这些人虽恨之入骨,但敢怒不敢言。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憎恨告密。因为告密是升官发财的捷径、报复的有效手段。告密者不一定把告密当成光彩的事,但在实际利益的驱使下,照样乐于告密这个行当,因为社会有滋生告密的肥沃土壤。

今天,俄罗斯人已没人谈起帕利夫克了。大慨也少有人去告密,因为滋生告密的土壤已不复存在了。

改写自牛博网文章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