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是一首诗。十年前,这部风靡全球、获得十一项奥斯卡奖的巨制大片,以激情、梦幻、悲伤、勇气和气势如虹的场面,以杰克和罗丝之间不同凡俗的生死之恋,以及灾难中闪现出的可歌可泣的人性光辉,感动和温暖了无数心灵,成为充溢着浓郁人文气息的灾难片经典。
流浪画家杰克与美丽的罗丝,在豪华的泰坦尼克号邂逅相爱,但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断裂,杰克将罗丝推上一块漂浮木板,自己则浸在冰海中冻死。除了荡气回肠的主题曲“我心永恒”、杰克和罗丝站在船头栏杆上迎风飞翔、以及他们一次次死里逃生等的浓墨渲染,影片中还有一种镜头语言,刻划着危急中的平静、安详和高贵,对比着混乱、恐慌及丑恶。
泰坦尼克号下沉之际,一个母亲轻轻地给睡觉的孩子讲天堂的故事;自责的设计师静静地留在船舱里;老船长一个人走回即将被浪涛吞没的工作室;小乐队在混乱的甲板上面对争相逃命的人们,平静地演奏起轻松的音乐;生离死别时,已经离开的琴师们又再返回,演奏最后一支曲子“Nearer My God To Thee”──与主接近,这哀伤虔敬、悲悯明亮的感人旋律,在黑夜波涛中静静流淌,伴着泰坦尼克号沉到海底。
平静是美。生活中充满了爱恨情仇、大喜大悲,唯平静能使人倾听,听到内心的呼唤,听到天地之音。悲情中的平静,因体现了信念和牺牲,为人性之升华,往往比惊天动地的壮举深刻,更易使人产生共鸣。平静能找到灵魂的依托,从爱情主题片《泰坦尼克号》,可以体味别样审美意义。
真正可悲的是,这场大海难并非艺术虚构,而是二十世纪人间的真实。有人说,“泰坦尼克”是个不祥的名字,“泰坦”是希腊神话中的巨人族,因为傲慢地挑战主神宙斯,被后者打入黑暗的冥河之底。泰坦尼克号在接近冰山时,曾多次接到电报警讯,但置之不理仍加速航行,妄自尊大导致的毁灭,的确暗合了船名的隐喻。
更离奇的是这条巨轮的惨祸,却早在上世纪末就被预言。1898年,美国作家摩根·罗伯森的小说《徒劳》,写了一艘名为泰坦(Titan)号的豪华巨轮,首航时在北大西洋和冰山相撞沉没。小说中的故事,竟是十四年后的现实,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细节过程,与罗伯森的描写如出一辙,两船的名字几乎相同,肇事地点,航线,乘客死亡原因完全一样。
也许,幸与不幸,悲伤和快乐,都在时光中永劫轮回,生命应该体悟的,是上苍对此沉静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