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加强监管 但不能过头

【新唐人11月02日讯】据《美国之音》华盛顿报导,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目前仍在扩散,深不见底。不过世界似乎已经从这场突如其来、迅猛异常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强烈震撼中清醒了过来。各国政府在继续推进危机治理工作的同时,人们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未来,开始探讨这场危机会对金融业,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美国之音财经纵横正在连续播送长篇系列报导,详细探讨这场危机。今天谈谈如何避免监管过头。

监管不力引发金融危机

监管不力,甚至缺乏监管是这次金融危机给人们留下的最为深刻的教训。

在房地产泡沫膨胀阶段,人类贪婪的欲望发展到了不可遏制的程度,个人没钱,借钱也要炒房;贷款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不顾贷款人的还贷能力,甚至有意虚报收入资料;而金融机构更是通过极为复杂的方式把各种品质低劣的抵押贷款打包成为金融衍生产品广为推销,它们还以创新的名义进行高风险操作,提供信贷违约担保等等。

当这个覆盖全球的金融链突然断裂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当初如果贷款机构能够坚持贷款标准,衍生产品能够增加一点透明,对冲基金业务能够实行一定的监管,那么这场危机就有可能得以避免。

注意平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监管成为人们一致的要求。华盛顿自由派智库卡托研究所副所长詹姆斯.多恩(James A. Dorn)认为,需要加强监管的方面很多,但是核心问题是政府干预跟自由市场之间的平衡问题。

他对美国之音说:“根本的问题应该是在未来的金融秩序中,相对于自由市场来说,政府职能应该扩大到什么程度。这将是人们争论的焦点问题。”

过度监管伤害竞争力

美国是一个有着长期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传统的国家,对政府干预非常敏感。在人们普遍要求加强监管,扩大政府权力的时候,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感到不安。他们不安的原因不是说不应该加强监管,而是担心监管过度会伤害到美国经济竞争力的根基。加州克莱蒙麦肯纳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格雷格里.赫斯(Gregory Hess)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表达了这种预感。

赫斯说:“我们在面对上次危机,也就是21世纪初发生的财务丑闻时采取了很多加强监管的措施,集中体现在国会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中。这个法案让企业心中感到一丝凉意。一些打算到美国证券市场上市的外国公司担心美国监管过严,成本太高,转身去了伦敦、 香港等地。”

向前看

赫斯表示,危机之后的监管改革往往都是往后看,针对过去出现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这种做法很不适合现在全球经济金融密切融合的时代。这位金融货币政策专家认为,有关部门在研究加强监管措施的时候要往前看,注意当今世界金融体系的特点,加强国际协调。赫斯认为,新的金融体系的结构不能够只考虑一个行业,一个国家内部的情况,要考虑行业与行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口风险,朝着监管国际化的方向努力。

防止银行过度举债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麦金农(Robert McKinnon)对政府过度干预企业也保持高度警惕。他指出,这场金融危机证明金融体系完全自流放任是不行的,但是过度的政府干预也是很危险的。他认为,政府监管不能进入金融机构的具体业务操作层面,只能够限于宏观的资金流向的层面。麦金农对美国之音说,现在政府是给金融机构注入资金,不让它们垮台。但从长期来看,政府监管则要防止金融机构过度使用杠杆融资的手段,控制某些金融部门的资金流入。

麦金农说:“我认为,将来的监管体系应当防止银行过度举债,对任何用于杠杆融资目的的银行借贷都应当以更加怀疑的眼光来看待。比如,对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基金的贷款行为应当予以控制。思路就是要防止金融系统中再次积累起杠杆融资效应。”

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其实就是金融杠杆链条的断裂。危机的消退和经济的复苏实际上是“去杠杆化”的过程。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实体经济都要尽快“瘦身”,处理过剩资产,缩减借贷规模,回归到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准。

由于危机前金融杠杆已经失控,专家们对目前正在进行的这场去杠杆化进程会持续多久,规模有多大心里并没有底。不过,人人都明白,当这个过程结束以后,全球的金融体系,甚至经济格局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