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改革势在必行

【新唐人09月21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随着河北省三鹿奶粉事件中受害者人数的进一步攀升和对事件的进一步调查,人们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也进一步升级。

对婴儿奶粉安全性担忧的一个典型表现是有些家长不再相信任何奶粉,改给孩子喂食米粥。有专家指出,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的效率,涉及到产品安全的中国九个部委必须协调沟通。中国广州博客北风表示,他对九部委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协调沟通并不表乐观:

“事实上,这次毒奶粉危机,如果我们回忆一下过去30年来的一系列事情,不管是卫生部还是质检总局,其实不同的渠道有相当的信息反馈到了这些层面,但最后都没有形成一个合力或者是共识。希望他们充分交换信息或者协同作战,我觉得在现在这种体系之下,我觉得有点是镜花雪月了。”

中国目前对食品安全进行所谓的“环节管理”。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供应奶料的奶农及企业是由农业部监管,牛奶生产商的加工过程由卫生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监管,奶粉在市场销售中的安全抽查由工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有评论认为,由于相关部门只片段管理,不联合行动,从而影响对食品安全整过过程的监管效率,最终导致酿成悲剧性。

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问题学者赖洪毅博士表示,改善和加强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短时间内很难奏效:

“中国改革30年,但是我觉得模式主要是比较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管是技术还是投入都是比较粗的。在一定程度上软的方面,像投资环境、人对商业的准则、道德的遵从都是非常粗的。很多国内人的说法叫原始资本主义,很多国内人对市场经济的了解非常简单粗糙,什么东西都可以不顾忌,法律、道德都可以不顾及,只要能带动经济发展、能够推动市场向前发展,任何别的东西都不需要。”

中国已经有了《食品卫生法》和《产品质量法》。三鹿奶粉事件折射出两部法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于是,有专家寄希望于已经形成草案但还没有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对此,北风表示:

“即使你有新的法律法规,但是,法规的执行者还是那些人。法规落到实处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但是,怎么落到实处?就是要有相对透明的舆论环境去监管,在司法之外还要有一个相对公正的监督力量才有可能保障。”

中国近年来发生过多起轰动海内外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专家指出,三鹿奶粉事件所暴露出来的并不是一个立法方面的问题,而更是一个执法方面的问题;中国已经有的法律可谓规定的明确、严格和细致,但在执行过程中却问题百出。对此,北风接着表示:

“这整个还是一个权力架构制约的问题,有没有独立的问责机构可以对他们起到足够的问责?例如人大、媒体,这才是关键的制约作用。如果靠他们行政体系的自我觉醒,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如何做才能起到真正的效果,赖洪毅博士表示:

“我觉得还是法制跟道德水准的问题,另外一个就是政府监管,三个方面都出了问题,再加上公民社会参与的问题。最后的解决我觉得要同时进行才行,否则很难看到各方面都有很明显的改观。”

赖洪毅博士认为,法制建设、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政府监管和公民社会的建立四方面同时做好才能看到希望,否则充其量只是看到了光明,但却找不到出路。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