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巴黎三十一日法新电)根据今天披露的研究报告,美国研究人员已破解出在大部分癌症生长中扮演关键性角色的酶“端粒酶”(telomerase)的奥秘,为可能研发出新颖抗癌药物开辟新途径。
审视这项研究的其他科学家称许此研究为基础癌症生物学上的重大突破,但也提醒说,在这项研究成果转化为新一代疗法前,仍有很多工作待完成。
主持这项研究的费城威斯达研究所教授史柯达雷克斯表示,端粒酶“是化学疗法的理想标靶,因为它在几乎所有人类癌症肿瘤中均具活性,但在绝大部分正常细胞中却不具活性。”
史柯达雷克斯说:“此意味,抑制端粒酶药物,很可能既可对抗所有癌症,且鲜少副作用。”
人类的端粒酶可合成名为端粒(telomeres)的DNA片断附加到染色体尾端,防止细胞分裂时受损和漏失遗传资讯。此种酶主要是在诸如胚胎干细胞等频繁增殖细胞中具活性,在正常细胞内则呈关闭状态,以避免引发细胞增殖失控问题。
但在癌细胞内,端粒酶则被启动,让疾病细胞不断分裂增殖,达到科学家指称的“细胞长生不老”,这也是所有癌症的特征。
针对端粒酶抑制剂的长达十年研究,一直因欠缺对此酶结构的深入理解而受阻。
史柯达雷克斯及同僚率先提供此酶分子内攸关重要蛋白质的完整结构。于原子层次揭露此酶如何复制染色体尾端的端粒,此程序攸关肿瘤发展。
相同机转的解析也涉及老化过程,此意味任何新抑制药物,或许也有助于延长寿命。
研究此酶复杂结构的最主要障碍是无法取得足够数量酶,不论是自人类或酵母都无法取得足够数量。
史柯达雷克斯筛选广泛有机物,包括原生动物和昆虫在内,终于发现谷仓内害虫“拟谷盗”(red flourbeetle)能产生稳定的丰富数量端粒酶。
他说:“这是真正的突破,一旦发现此有机物的基因呈现我们所需数量的该蛋白质,我们能迅速取得进展。”
研究人员利用“X光晶体衍射”技术,分析X光照射在分子晶体上产生的该酶活性区域立体结构图像。了解名为端粒酶反转录酶(TERT)蛋白的该区结构,就能破解酶运作的奥秘。
史柯达雷克斯表示,“这是我们首度能理解在开始复制端粒时,端粒酶如何在染色体尾端合成。”
在报告披露前预先审视这项研究的多位科学家,赞扬这项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但他们也指出,这只是迈向新颖癌症疗法的一连串重要步骤之一。
英国癌症研究协会转译研究负责人纽威尔告诉法新社,“毫无疑问的,确定端粒酶结构在了解癌症生物学上至关重要,且可能有助于研发出端粒酶抑制剂。但这些抑制剂最终能否成为有效抗癌疗法,仍言之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