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几位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指出台湾电视的政论节目太多谩骂吵闹,许多民意代表及媒体名嘴,为了哗众取宠,在节目上怒气冲冲、针锋相对,甚至还口出种种非理性恶言来对特定人士进行人身攻击。政论节目及名嘴俨然成为台湾社会乱源之一。
院士们感慨甚是。政论节目愈来愈趋向激情化、对立化、戏剧化,着实是令人沈痛的隐忧。然而,部分人士旋即批评表示“台湾是个过于民主的地方”,这种说法,却又未免令人啼笑皆非。
让我们考古一下。自民国76年(1987年)解严以来,台湾民主的真正发展,不过20余年,相较于英、美长达数百年的民主历史,台湾民主至多只是“青少年”,绝非“成年”。此外,根据美国“自由之家”今年公布的全球新闻自由调查报告,台湾新闻自由虽在亚洲排名第一,但放在全球来看也仅有33名的位置。
综以观之,“台湾过于民主”,此说何来呢?一个小孩刚拿起爸爸的打火机把玩,就能说他是个老烟枪吗?究其实,这些媒体乱象,恐怕是台湾还不够懂得民主的若干深层内涵所致。
回顾民主政治的发展,无论是古典式的雅典城邦式民主,以至现在主流的代议式民主、甚至是九○年代新崛起的审议式民主,它们在理论上的规划铺陈以及制度上的实践运作,其实都有着一个基本预设:“理性的人”。
因为唯有当人能理性对待一切,才能拥有自我思辨及沟通协调的能力,不会轻易受到他人有意操弄,同时也能降低做出有损集体利益的错误决策之概率。最重要的,一个理性的人才能懂得听取他人意见,并使用彼此都能理解、接受的语言不断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整个社会也才能因此取得共识,维持和谐与安定。
换言之,民主政治的成功,是有其道德层面的根本假设:人与人之间能互尊互重、理性沟通。做不到这点,民主的发展必然有所缺陷。如果谁也不尊重谁、谁也不听谁、谁也不信任谁,如何能奢望成就真正的民主呢?
因此,这些在电视上擅用“言论自由”之名大放厥词、甚至恶言相向的名嘴们,其言其行确实伤害着台湾民主本身。而他们的极端言论之所以能有市场,一来在于我们整体对于民主的精髓─理性的人—还没能深入掌握;二来,媒体本身(尤其电视)也难辞其咎。由于媒体的好走偏锋,造成“理性论政无人问,疯癫狂乱上新闻”的离谱现象。
想想,反理性的媒体、反理性的民代与名嘴,能给台湾带来什么样的公民与未来呢?想改变现状吗?不要犹豫,立即关掉电视、别让政论节目成为你的变种HBO(Home Box Opium,家庭电视鸦片);或者直接拿起电话,叩应给主持人和名嘴:“我不再看你们了,除非你们改善。”
媒体改过迁善的曙光,或许将因此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