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三十日电)中国辽宁省近日举行大规模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辽宁一千两百多公里的明代长城中,墙体消失已达五百六十三公里。专家呼吁长城保护修复工作已刻不容缓。
香港“文汇报”报导,“万里长城”绵延于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内蒙古、甘肃等十三个省、市、自治区,辽宁境内的长城资源丰富。
历史上,燕、秦、汉、北齐、辽、明等朝代都在辽宁境内修筑过长城,总长度约两千三百五十公里。但随着时光流逝,由于风雨侵蚀、战火摧残以及各类人为因素,辽宁境内现存长城有的仍屹立,有的却踪迹难寻。
为了厘清辽宁长城现状,辽宁组织三十二名文物考古专家组成调查队,徒步穿越一百四十五个乡镇、五百六十八个村,行程两万多公里,基本厘清辽宁省内明代长城现况。
调查队长陈山说,目前初步确认的长城墙体约一千两百多公里,自然和人为破坏使长城消失的墙体长达五百六十三公里,被确认有效的仅剩约七百多公里。
不过在调查中,专家还是有不少“意外惊喜”。例如在锦州市黑山县,专家发现多条平行的长城墙体;在凌海市温滴楼乡的大茂堡,建筑结构特殊;绥中县还发现一处大型摩崖石刻。专家初步认定,辽宁现存明长城与以往书籍中关于明长城的记载基本吻合。
此外,专家发现,辽宁东部山区的明代长城保存相对完好,而跨越沈阳市以及邻近县市的平原地区明代长城、烽火台、边堡等,已几乎“难寻踪迹”,仅几个地方还留下了一点残块青砖、土台等遗痕。
陈山认为,山区明代长城保存较好是因“人迹罕至”,遭受人为破坏概率较小。而处于半山腰、沟峪的长城受到开荒种地、开山崩石取土等破坏,保存完好度差一些。而平原长城几近荡然无存,主要是耕作、开发、建筑等生产、生活行为,对文物造成人为破坏。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08/06/30/a15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