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漫游】廊柱间的书法家-黄天素

【新唐人2006年9月14日讯】【艺海漫游】(149)廊柱间的书法家-黄天素:书风着重于万毫齐力,表现出盛气的阳刚之美。

2006年六月在台中县立港区艺术中心,展出“砚田笔耕─黄天素百年书法纪念展”,

做为纪念在九十岁去世的一代书法大师。

以魏碑和隶书的作品居多,展场上放眼所及都是巨幅的大字书法,黄天素先生的魏碑书风,师法晚清的书法家赵之谦─着重在万毫齐力,表现出盛气的阳刚之美,而老先生则更加充分的发挥这种特征,再加上他自创的风格变化,笔法具有非常淳厚的乡野风,以及雄壮的气势。

黄素字天素,号绚章,又号天章阁主人。

这位一辈子守着鹿港的书法家,在当地的大小庙宇中,留下不少书画手迹。

闻名台湾的鹿港小镇,在清朝时期,曾经是交易繁荣、热﹛的港埠,虽然它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风华,却也留下了很多古迹以及人文采风;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鹿港古朴的味道也渐渐的失去了,现在,我们只能在众多庙宇之间,去寻找古老的记忆。

施老师:我们来看看他跟人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其实就是主要在他的笔画,笔势、气势没有人可以比得上他,其实你说魏碑,魏碑也有人写,隶书,隶书也有很多人写,什么字体,什么体都有人写,他的主要特点就是他的气势,那是因为他气势特别的强劲,所以适合这个魏碑体的,这样配合起来,人家说他的成名在魏碑,其实主要是在他的笔画,他的气势、他的神韵,他的特点是在这个地方,除了魏碑,他写隶书也是一样有这个气势。

奉祀湄洲妈祖的天后宫,每天都有无以计数的游客和信徒涌入,除了信众之外,还有一批批观光客忙进忙出的,他们不是来膜拜神像,而是要来寺庙中观赏古迹和艺术品。

林老师:龙山寺我们刚才看后殿那个对联,也是他的很好的魏碑体,那时候是他三十岁,我听老辈的讲,龙山寺在写那个字的时候,黄老先生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他三十岁,鹿港那个长辈那种五、六十岁,四、五十岁都很出名的,他三十岁算是很年轻的,但是他的字功力很好,所以那些几个长辈,很肯定他,很肯定他 就请他写。

龙山寺占地一千六百坪,建于乾隆年间,被称为台湾佛教的开山寺,为台湾的一级古迹;然而,在经过一次大地震之后,这座令建筑界赞赏的古老庙宇,有不少地方等待着修建,不容易看不到它昔日的辉煌气派。

施老师:原来在后面这一块,这一块是后来他们写了以后,刻了以后,才把它钉上去的、补上去的。

留在壁面与廊柱之间的书法,看起来不但格外的坚定刚毅,而且还流露出端庄稳重的独特风味。

林老师:合起来刚好是梅兰菊竹四君子,旁边配那个也是四贴字,有一个字比较不容易看的,就是板桥体,板桥体在老先生,因为他字写得很多,后来趣味性的,郑板桥的字怪怪的,我知道老先生他有一段时间,对这个很有兴趣。

有别于其他庙宇中看到的恢宏大度的大字体,黄天素在新祖宫留下的字画,则显出他另一种清雅秀逸的风格;这是一座由乾隆皇帝敕建的妈祖庙,当时为文武百官参拜的宫庙,采用的是宫殿式的建筑形式。

黄老先生的魏碑书法不但独步艺坛,而且远近驰名,除了在国内各大展览常有个展联展外,先后在美国、法国、瑞士、德国等国家举行个展,深获各界好评。其作品也广受各地及友邦人士珍藏。

问:这样一幅“至大至刚”,这样子要写多久?

林老师:大概不要一会儿功夫吧!字稍微扁扁的、壮壮的、宽宽的、齐齐的,魏笔收笔较整齐、直的,我们一般楷字、隶书,这样的圆笔。

所以他的字比较方正。

很方正,我们看来匾额的字,魏碑最好看、最大方。

问:他每天都在写?

林老师:他几乎都在写,我们要是去了就替他磨墨,他的墨条很大、砚台也很大,要是正式的作品,都是倒酒下去,酒倒下去然后再磨,这样比较快发墨,容易发墨,就是比较快磨黑。

想要欣赏庙宇间的字画,我们必须得穿梭在鹿港的大街小巷,到各个庙宇去寻访;而为了纪念1907年出生的黄天素,台湾台中县立港区艺术中心在六月间举办了一场书法展,现场展示了六十几幅大作,吸引大批观赏者慕名而来,一睹他老人家的书画风采。

林老师:从前十几岁的时候,去布店做学徒,白天上班,晚上九点多店面休息了,他一定就开始学始练习字了,练到晚上快要天亮了的时候,鸡在叫了,鸡啼了才知道说快要天亮了,才赶快收起来休息了;他的字是苦练出来的。

他自己很喜欢书法?

林老师:对!他自己一直练,大概也是经常请教长辈,鹿港的长辈,我们鹿港人不会惜字,不会惜字说字要卖 要卖钱,都没有这个观念,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学,我们都会教他,都提供他那个教材。

林老师:我们要是在那儿看着他把字写好,随口说老师您今天写这个很特殊,一给他夸奖的时候,他一下就哈哈大笑,他很豪爽,他笑起来很豪爽,常常哈哈大笑,接下来他就顺便提个名字,说你拿去,我再接着写。

文武庙是两个不同庙宇的组合,其中的文庙奉祀的是孔子,而武庙奉祀的则是关羽;黄天素阳刚十足的书法放在武庙中,看起来十分的对味。

城煌庙,城煌庙这个是他晚期的作品,九十岁的时候,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七、八月刚好在城煌庙翻修,请他来写这个对子。

施老师:我们现在把它看起来,它也不是纯魏碑、也不是纯隶书、也不是纯楷书,要看嘛也有一点魏碑的味道,也有一点隶书的味道,而且它的字形也就是楷书,所以等于好像是它的综合体,现在给它推测出来,可能他有一个先知、一个感觉,无形当中有一个感觉,它是最后的一个遗作,所以把他一生综合的体,都把它融合在这幅对联上面。

鹿港城隍庙又称“鳌亭宫”,创建于清乾隆十九年也就是公元1754年,是一间历史悠久的古庙。这一座奉祀阴间神祇的庙宇幽暗静肃;而刻画在大柱子的痕迹,在这里也显得格外的肃穆。

在保持很多古风的鹿港,匾额除了用于庙宇中,一般的商家也会使用,经常用于商店的招牌,或者拿来做为褒奖、馈赠的贵重礼品,通常都是高高的悬挂在营业场所的墙壁上。

中药店老板:他是要肯定我的医术,他说要送一个匾额给我,要送一个匾额他问我,你喜欢那个字体,我说我喜欢黄天素的字体,因为黄天素他是一个,国宝级的大师很有名,而且当时国内对他的风评很高。(魏碑体)

这个楷书有它的特色,包括我们西湖、员林,一带的书法家,来看到这些字都非常赞赏不已。

他这个字体在他的书法作品里面,是很少有这种字体的,他特别写给我的,因为他跟我讲的。(隶书体)

黄老先生在不收费的情况下写了许多当地的招牌,很多数十年老店的店家,把这些招牌当成商家的精神象征。

2006年七月份在台湾举行展览的雕塑家黄映蒲,也曾经获得黄天素老先生赠送的两幅书法,而这两幅作品对他来讲,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雕塑家黄映蒲:黄天素老先生,因为我是彰化人,所以我们是乡亲,他那个写的字很饱满,最主要他写的字苍劲,那种对生命力的感觉,我不知道 看到他的字,会有一股很凄凉,但是又很有能量的那种感觉,他那个字写得那样,看起来实在感觉很好。

我的堂号“佛雨斋”,就是他八十四岁的时候帮我写的,那我“黄映蒲雕塑事务所”,他八十五岁的时候帮我写的,那写起来的话,我的感觉,事实上因为我也是自己一个人创业的,所以他把我写那个雕塑事务所的字,我很感动,每次一看完会觉得说,一定要很努力,不然对不起他,他那个字会有点生命力,而且会鼓动生命力。

那你当时是你去找他帮你写的?

对啊!我们熟啊!我们是乡亲啊!我记得他跟我父亲也是好朋友,但是我父亲很早就过世了。

黄老先生留下了很多馈赠亲朋好友的书法作品,我们从其中可以看到老人家重人情、提携后进的心情;而在流逝的时光中,书法招牌不但为历史传承作证,也展现了文人一心推动书法艺术的用心。

黄天素老先生挥毫写下的大字,充满了律动感,既宽且厚的笔墨,极具独创性,往往让看过他的字画的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雅琴:请问黄先生您对这一幅画,您还满喜欢的,可以讲解一下,您对它的一个感觉?

黄世芳:这个龙飞凤舞大概就是,他一生里面写最多的句子,因为一般我们本省人的习俗,就是说喜欢讨一个吉利,这个龙飞凤舞在我们一般,习俗里面,讲起来是一个很讨喜的句子,吉祥话 吉祥话,像这个舞字 它就是,故意把它写成一个,这个就是虎尾,虎尾就是一笔下来 ,顿顿顿顿 顿到最后,而且你顿的话要,要顿得很流畅,没有间断,可能我们一般人写的话,没有办法顿得那么流畅,我们讲这个叫虎尾,闽南语叫做 好尾,好尾 谐音 就是好结局。很多朋友或者是邻居,他们家里都有挂一个龙飞舞的。

雅琴:那个干笔,你是完全没有墨了,然后它又能够连贯下来,中间没有断掉,没有空掉 那真的是不简单,这个行草一定要一笔贯穿,假如停下来再沾墨的话,可能不会那么顺畅。

最主要就是硬笔,硬笔的话要有相当的功力,像它这个笔断了,是连贯的感觉,空空的这样子,那个线条都是有连续的。

为了流利顺畅的写大字,黄天素煞费苦心的找大笔,同时为了要找到一支能够让他行云流水般挥毫的好毛笔,黄天素付出了一般人想像不到的代价。

黄世芳:那么这支笔是比较特别的,早期我们这边这个物资很缺乏,可能会绑毛笔的也是很少,那刚好因缘际会就是,从大陆那边退过来的阿兵哥,有一个他说以前在上海,就是专门从事这个毛笔工作,就是绑毛笔,在那个年代讲起来,这个算是很大号的一个毛笔,这个马鬃它的弹性比较好,所以他用这支笔写碑体的话,特别苍劲有力。

问:他喜欢那支笔是吧?

黄世芳:当然很喜欢,就是从光复,那个时段大概民国三十七、八年,从那个时段就一直陪伴,到他过世,大概都是在用这支笔。

黄世芳:这个东西就是物以稀为贵,据他告诉我们,他说他以大概以一甲地的等值,去换这一支毛笔,所以这个也是得来很不容易。

黄世芳:像这些毛笔,你看看这个写得都已经秃头了,但是他还是不舍得丢掉,而且我觉得他这个笔,越秃的话,写得越苍劲越有力,线条越美。

它比较涩,跟它有感情了可以跟它沟通。

由于经常有很多亲朋好友前去求取字画,书法大师黄天素只好全家总动员,他的三子黄世芳,帮忙裱背字画,而两个孙子,则要当书僮帮忙磨墨。

我们小时候就要帮阿公磨墨,大概小学三年级 四年级,就是身高能够到阿公写字的书桌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帮他磨墨,磨墨的时候,因为砚台或墨都算是,大SIZE(号)的,所以磨起来相对就是要两双手,把身体的力量压上去在磨墨。

阿公他其实写大字很专注,我们在旁边磨墨,其实那个气氛满严肃的,小孩其实都活蹦乱跳的,那个也是满难得的一个经验,让我们把心澄静下来。

从小就是,因为鹿港很多人家都会跟阿公要字画,你刚说走过都会看到阿公的字,的那种心情?

因为那字画在家里的话,都是吊在客厅,那客厅大部分,你从大门走过的话看进去,都会看得到,那阿公的字画又比较特别,很苍劲有力又大字,其实远远的一看就知道,那是阿公写的字,看到其实心里都会觉得满光荣的。

虽然我们没有赶上那个时代,再也没有机会亲眼一睹黄老先生挥毫的风采,不过他终其一生维系着传统文化,为乡里艺术奉献心力的热情,到现在,都还让后辈们深深的感到敬佩和景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