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各位观众大家好!一提到“六四”,香港人心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一定是华叔了,华叔是港人对支联会主席司徒华先生的尊称,已经过了十七年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华叔如何渡过这一天!
今年的“六四”对我来说很特别,因为和华叔一起渡过“六四”的一天,一个看似平凡却又不平凡的一天ààà.。
华叔前住家附近的茶餐厅这是他每天吃早餐的地方,平时看似严肃的他,很亲切的和我闲话家常,华叔说他有十个兄弟姐妹大部分散居在海外,华叔排行第三,最大的哥哥都已经81岁了。
问华叔“六四”过了十七年感觉呢?华叔说现在的心情和当初不同,89年时没有人预料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共产党会用坦克车和机关枪去镇压,当时他和许多香港人一样都非常的震惊和悲愤,之后便组织成立“支联会”。
支联会主席司徒华:在这件事件当中,我得到一个非常深刻和宝贵的教训,就是了解到共产党的本质,它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要掌握绝对的权力,不容许任何挑战它绝对的权力。
华叔表示现在没有当初的那种激情,而是理性的去要求“平反六四”,因为这是中国迈向民主的第一步,每年的六四都会举办很多活动,尤其是当天的烛光晚会受到国际间的关注。
支联会主席司徒华:我们风雨不改的去举行,这一点表示我们的坚持,表示我们的诉求。
早餐后,华叔前往维园参加当天的第一个活动-“毋忘六四”长跑。
司徒华先生在早上八点半已经抵经维园现场,他将在八点四十五分主持“无忘六四”的长跑开跑仪式。
支联会主席司徒华:民主的道路是很漫长的,须要有人接棒的,虽然你自己不能够跑完全程,但是有人,一定会有人接你棒跑完全程。
典礼完毕后,华叔便赶回九龙了,做什么?这是华叔每天的例行活动-晨泳,华叔说以前他的腰脊椎有毛病,甚至不能行走,自从每天游水后就好了。
支联会主席司徒华:我们参加民主运动固然要有毅力,游水也是一样,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才有效,所谓滴水穿石,聚沙成塔。
华叔的行程排的很紧凑,接着到港岛一间教堂参加祈祷会和演讲,身为基督徒的他已经第三次在“六四”当天在这个教堂演讲。
支联会主席司徒华:今晚点点的烛光将会好像一粒一粒落在好土的种子一样,结出30倍、60倍、100倍的果实。
华叔演讲完已经过了中午了,出席在旺角街头举办的有关六四的图片展,他称赞这个图片展对内地游客和年轻的一辈提供事实的真相,帮助他们了解历史,同时也提醒那些昧着良心的人。
支联会主席司徒华:有很多人不是不了解事件,当时他还在打倒李鹏,现在他则绝口不提,甚至在立法会有关六四动议的时候投反对票,这一类人应该来看一看,可能上面有他的像。
已经是下午的三点多了,华叔表示必须回家休息一下,晚点还有悼念晚会呢!
十七年来,我们心目中的华叔就是这样渡过六四的一天!丰富!精彩!意义非凡!
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趁着假日一家大小也一块儿来感受热闹的气氛,同时品尝传统食品-粽子。节目最后去看一个茶具展,透过这个展览,可以了解到中国饮茶文化的演变历史。
端午节是华人的重要节日,龙舟竞渡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渔港香港仔的海面比赛,本地居民当然份外投入,游客同样感受到热闹气氛。两岸人群聚集,一起来欣赏端午节龙舟竞渡,不管是安坐在看台上还是在船上,或者走到岸边找个好位置,都可以欣赏到节日的精彩比赛。不过比赛场外却有陆地行舟。
主办单位还特别在比赛的场外,安排了一个真的龙舟,让观众和小朋友们来切身来体验一下扒龙舟是什么滋味!
记者:赛龙舟有什么意义?
小朋友:纪念屈原!
记者:好玩吗?
小朋友:很好玩!
记者:每年都来玩的这么开心啊?
小朋友:第一次!
有家人参加比赛,当然全家老少一起出动捧场,打气加油!
记者:往年有没有来?
家长:年年都有来的!
记者:把家人都带来吗?
家长:是的!
记者:今天有多少人来?
家长:今日一家六口!
还有父子两代同样喜爱赛龙舟。
郑老先生:赤鱼龙队打大鼓的那个就是我儿子!
记者:自己以前有没有划过?
郑老先生:有,以前年少的时候划过。
记者:那时赛的怎么样?
郑老先生:我们以前赛龙船是蒲台第一名的!
这支经常夺奖的龙舟队,成员是政府公务员,他们赛前准备每星期操练3次,对每场比赛都充满信心。
队长郭先生:有信心有实力,即可参加!
记者:你们今日的龙舟队有什么特别的?
队长郭先生:没特别的,全心全力以赴,团队精神!
信心,有!信心爆棚!
冲过了终点线,龙舟竞渡也告结束。
端午节当然少不了吃粽子,这家位于铜锣湾的上海南货店顾客络绎不绝。
店主祁老先生:(卖出)一个礼拜有几万只,一年也只有这一个季节,我平时都有卖,不过没有卖得没多少,过节的时候卖得多一点。
这里粽子款式繁多,长身的是咸粽,三角的是甜粽,还推出了一些新品种的粽子,不过据店主祁老先生介绍,还是传统的粽子最受欢迎。
店主祁老先生:嘉湖鲜肉粽、桂花豆沙粽、金华火腿粽,那些卖得最好,那些都是传统粽。
记者:你们的粽子有何特别之处?
店主祁老先生:我们这里的上海粽比较清淡一点,没有绿豆,肥猪肉少一点,甜粽也偏淡,没有那么甜,现在的人怕甜,咸粽怕太咸,肥猪肉又怕,健康第一嘛。
相传把粽子投入江中,是保护爱国诗人屈原投江的身体,不过时至今天,粽子已发展成端午节的美食。
中国人的饮茶文化历史悠久,直至唐代中期,品茗文化日渐普及,文人茶聚已成为古人日常生活的消闲活动。香港茶具文物馆展出120多件由唐代至清朝一系列陶瓷茶具和相关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饮茶文化的演变历史。
中国茶文化的基础是在唐朝奠定的,其中陆羽的《茶经》更是世界上第一部介绍茶的专书,内容涵盖广阔,集中国古代茶艺的精粹。茶有助文人激发文思、陶冶性情
,所以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茶诗,随着茶艺及茶诗文化的成长,陶瓷茶具的发展也一日千里。
唐代时期已经有各式的注子和茶_。唐代晚期流行点茶法,就是用注子盛着热水注入已放进茶叶的茶_内饮用。
而宋代可以说是茶文化的形成时期,当时民间还流行斗茶,是一种集体品评茶汤质素的比试。这些厚重的茶_是当时的重要茶具。
到了元朝,茶具的风格和型式基本沿袭宋代的特色,但是在技巧方面比较粗犷。
著名的紫砂壶是在明代出现的。
茶壶是16世纪的发明,主要是配合泡茶法的出现,早期的茶壶体型比较大。
后来人们知道“壶小而香不涣散、味不耽搁”的道理,便改制体积较小的茶壶。
清代首创的盖_,还有色彩斑斓的茶具都是当时的特色。 清代更开创一种崭新的饮茶方法──功夫茶,将中国品茗的艺术提升至另一高峰。
现在的香港呢?
现代的香港人有喝早茶的习惯,所谓的“一盅两件”,也就是代表他们传统的饮食文化。
时间又到了!谢谢您的收看!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