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金然﹕方菲﹐我们新唐人的一个目标就是架起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我们主要是用中文来向观众介绍东西方的信息。最近我发现了一个剧社﹐他们在用英语舞台剧的形式来介绍中国的文学艺术。
方菲﹕噢﹐是什么剧社﹖
金然﹕呵呵。是美国长江剧团﹐他们把戴厚英的小说《人啊,人》改编成了英语话剧﹐在纽约上演。
方菲﹕噢﹐这个剧团在纽约戏剧界蛮出名的﹐它为亚洲艺术家提供了不少演出机会。哎﹐《人啊,人》这部小说好像是以文革为背景的﹐当时还被大陆当局批判呢。
金然﹕有趣的是,当时声势浩大的批判,不但没把小说批倒批臭,反而扩大了戴厚英的名声。《人啊,人!》就被重印了10次,而且被译成了英、法、德、日等很多语种。
方菲﹕我倒不知道它这么畅销。不过这可是长篇小说啊﹐我觉得把这种描写人性的作品改编成英文剧本来演一定难度蛮大的。
金然﹕我们这次采访到这部戏的编导陈尹萤博士﹐她是长江剧团的艺术总监﹐曾被列为美国三十五位华裔文化先驱之一。她谈到了编导《人啊,人!》的一些情况。
[采访﹕陈尹萤博士谈《人啊,人!》]
方菲﹕我对这个剧的演员挺感兴趣的﹐都是中国人吗﹖
金然﹕听陈编导说这次的演员都是公开招聘来的职业演员﹐共有十名,九位是亚裔,还有一个是西方人﹐其中有三名主演﹐女主演是台湾人﹐男的一个是ABC﹐一个是越南裔。
方菲﹕哈﹐我都想象不到他们会怎么演﹖不过在美国的一台舞台剧中有这么多的亚裔主演﹐也是个记录了吧﹐你看百老汇的戏剧里很少有亚裔面孔﹐能象王洛勇那样主演西贡小姐就更少见了。
金然﹕哎﹐王洛勇当年就曾在长江剧团演出过﹐另外﹐这次的一位男主角﹐Arthur Kwan 马上就要去参加百老汇名剧时代名媛做全美的巡演。Arthur Kwan 接受我们采访时谈到了亚裔舞台剧演员在美国的现状。
[采访﹕Arthur Kwan 谈亚裔舞台剧演员在美国现状 ]
方菲﹕我一开始觉得用英语演中国戏有点怪怪的﹐不过刚才突然想到当年在国内看英若诚他们用中文演美国的推销员之死也挺过瘾的。看来什么事如果换个角度看看可能感受就不一样。
金然﹕如果我告诉你他们曾经试过在同一个舞台上同时用中英文演﹐你会有什么感受﹖
方菲﹕真的﹐那怎么演啊﹖我真想象不出了。
金然﹕我也不知道﹐还是让陈女士来讲讲他们是怎么演出的。
[采访﹕陈尹萤博士谈多语种演出的实践]
金然﹕方菲﹐文革结束的时候﹐你多大﹖
方菲﹕嗯﹐小到还什么都不懂呢。我看剧照上几位主演都很年轻﹐不知到他们是怎么来理解这出戏的。
金然﹕我们这次采访了三位主演﹐发现只有女主角可以说国语﹐看过中文小说的原文﹐有意思的是当问她对文革的看法时﹐她提到了她从她大陆朋友那儿得来的一个民众对毛泽东的百分比﹐很发人深省。
[采访﹕女主角Vivian Chiu 谈对文革的看法]
方菲﹕这真是挺让人吃惊的﹐经过了那么多、长达十年的苦难﹐人们还会有这样的看法﹐这倒让我联想到邓小平对毛泽东3/7开的评价。
金然﹕其实看过最近风行的九评共产党后﹐我倒是对民众的一些反应可以理解了﹐你想从小就生活在党文化下﹐甚至连批判文革的错误的时候也是用党文化来批判的﹐其效果就是永远你都不敢超过3/7开的界线。
方菲﹕我觉得即使是华人对文革的灾难都未必能认识清楚﹐更何况外国人了﹐不知道其他几位非华裔的演员怎么来诠释文革中角色。
金然﹕也未必一点都不了解﹐你比如另外一个男主角Dinh Doan, 他是越南裔﹐不过他家庭的一些特殊背景﹐让他对角色的理解有了特殊的角度。
[采访﹕男主角Dinh Doan从家史谈对文革的看法]
金然﹕我想这出戏的推出有个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就是编导陈尹萤博士﹐陈女士在采访的时候说﹐戏一上﹐就让给演员们发挥了﹐是他们的戏了﹐她会退下来去找下一出戏。
方菲﹕这种心境真是蛮大度的﹐有这样的导演﹐我想戏也会大度起来。
金然﹕陈女士的大度是有原因的﹐她本身是天主教徒﹐有个教名﹕叫玛利诺修女。
[采访﹕陈尹萤博士谈信仰对其生活艺术的影响]
方菲﹕这出戏在哪儿上演啊﹖ 我想我们的观众肯定有想要去看的。
金然﹕挺遗憾的是《人啊,人》这出戏只上演3周﹐我们采访的时候已经是最后两天了﹐不过长江剧团会不断推出新剧﹐受欢迎的舞台剧还会重新上演。方菲﹐我们下次有机会也去看一场﹐怎么样﹖
方菲﹕好啊﹐你来请客了。
金然﹕没问题。 好﹐观众朋友们﹐谢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