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谈(91)﹕就业外流–美国工作市场困境

【新唐人】方菲﹕金然﹐前一阵﹐我和一个亲戚聊天﹐他是搞电脑的﹐和我抱怨了一大通现在工作如何难找﹐许多编程工作都被送去印度了﹐新找的工作工资如何如何不理想。一开始我还觉得他怎么那么激动﹐后来我才慢慢发现﹐这个“就业外流”现象可是美国现在广受争议的一个现象。

金然﹕那当然了。你知道这一年来美国经济大大好转﹐许多在前两年失去工作的人一开始满怀希望﹐觉得经济一好就可以有工作了。结果半年﹐一年过去了﹐工作市场确没见好转。所以很多人开始抱怨“就业外流”导致美国人自己没有工作。

方菲﹕嗯﹐有的人不但被裁员﹐走之前还得培训在印度代替他做这份工的人。而那个人的薪水﹐可能只有他的10分之一。

金然﹕不过我前两天可看到一条新闻﹐是说4月2日美国劳工部报告显示﹐3月份美国新增就业人数为三十万八千人﹐这是近四年来美国就业增长最多的一次。

[新闻片段﹕股市收高﹐市场关注就业报告]

金然﹕其实“就业外流”应该没有那么严重。我看资料显示﹐在这三年因为经济不景气而丢失的270万工作职位中﹐只有30万是因为“就业外流”。英文应该是叫“OUTSOURCING”。也叫“外包”

方菲﹕嗯﹐也就是说10%左右。所以很多专家分析﹐工作短缺的真正原因是因为高科技带来的生产力大幅提高﹐不需要那么多人去做同一份工作。

金然﹕哎﹐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现在去超市购物﹐很多地方都有自己付账的出口﹐不需要售货员了。

方菲﹕还有越来越多的人网上购物﹐也节省了零售商很多人力。服务行业也是一样。象著名的西南航空公司﹐因为通过网上订票的人很多﹐他们原有的9个订票中心减为6个。

金然﹕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观点﹐就是说生产力提高创造了财富﹐比如公司利润增加﹐股票升值﹐商品更好但价格不变甚至更低﹐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是提高了。但生产力提高并没有使人们的收入提高。

方菲﹕嗯﹐我也看到一篇文章分析在这次经济复苏中谁是赢家﹐谁是输家。文章说很显然公司﹐还有就是有资产的人﹐像股票啊﹐房产啊﹐这样的人是获利的﹔但丢工作的人或穷人就不好过了。

[采访1﹕杨贤教授]

方菲﹕我觉得﹐不管就业外流对美国国内失业的影响有多大﹐它的存在和增长是不争的事实。前几天我看到一项调查﹐说被调查的公司中超过80%说他们会继续将技术性的工作输出到海外﹐只不过速度会减缓。所以这好像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金然﹕是啊。而且这一次﹐好像许多所谓的“白领”工作也在被输出之列﹐象程序员﹐报税师﹐会计师﹐调查员等等。

方菲﹕我想这一点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安﹕如果高科技工作都被输出到海外﹐那还有什么工作不会呢﹖我们的优势又在哪儿呢﹖我们的工资会不会开始往下降﹖

金然﹕我觉得这种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很多专家说﹐从长远来看“OUTSOURCING”对我们的经济是有好处的。而且现在美国的经济处于变化和过度阶段﹐最终市场会自己调整﹐丢工作的人会找到新的工作。

方菲﹕嗯﹐纽约大学商学院杨贤教授就是持这种观点。

[采访2﹕杨贤教授]

金然﹕本来这个“OUTSOURCING”就是一个热门话题﹐现在又正值美国大选时期﹐我看被政治家们炒得更热了。

方菲﹕是啊。民主党候选人凯利就以此指责布什在经济政策上的不力﹐而且提出要取消公司在海外收入上的税务优惠政策。而且美国有些州也采取措施,禁止向印度和其他国家输出州政府的就业机会。

金然﹕不过很多人对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做法是持反对态度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

席格林斯潘就曾警告任何保护主义措施都可能对美国经济带来危险。有专家也指出﹕这将阻碍发展中国家获得一个重要的增长和就业来源﹐也是不公平的。

方菲﹕有的分析家就指出﹐双方目前的在这个问题上的炒作都稍过于简单﹐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那就是怎么样帮助美国人适应长远的全球性的经济压力。象帮助失业者学习新技能﹐减轻公司在医疗保险方面的费用﹐知识产权和盗版等等都是政策应该针对的问题。

[采访3﹕杨贤教授]

金然﹕很多人不理解﹕90年代初期美国也经历了经济不景气﹐但一旦经济复苏就出现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而这次为什么没有出现同样的现象呢﹖

方菲﹕有这样一种说法﹐我觉得挺有道理。就是说在90年代由于信息科技的兴起﹐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相当于一个新兴的产业﹔而这一次﹐却没有这样一个新产业带动产生新的工作机会。

金然﹕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电脑行业﹐也就是IT行业不需要那么多人了﹐那么这些人即使参加培训的话﹐他们学什么﹖哪一行又会特别需要人呢﹖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方菲﹕是啊。所以有的人甚至问如果工作都跑到印度去了﹐我是不是该搬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去啊﹖

金然﹕为什么去班加罗尔﹖

方菲﹕因为那里是所谓的印度硅谷﹐自然环境很好,又聚集了大量的软件开发人员。所以许多美国的软件公司都到那里开发基地。

金然﹕呵呵。不过我看到过一篇文章﹐说现在外包的都是一些常规性的活儿。而要想在今后的工作市场上更有竞争力的话﹐你就要提高自己的软技能﹕就是与人沟通的技能﹐熟悉商业运作﹐而且要有创造力和好学的精神。

方菲﹕呵﹐这要求可够高的。

[FILLER]

方菲﹕现在的这种情况﹐有专家称之为“CREATIVE DESTRUCTION”﹐就是创造性毁灭的过程。在短期内使一些工作机会消失了﹐但长远来看对经济有好处。

金然﹕我觉得这种情况就好像动态的平衡﹐一个平衡被打破﹐各种因素都在调整﹐所以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不平衡。但等到调整到位了﹐又会有一个新的平衡。

方菲﹕如果就业象上个月那样持续回升﹐那大家都不用担心。但就业会回升到哪一步﹖新的行业何时会出现﹖即使是经济学专家﹐手里也没有水晶球﹐也无法预测这个答案。我们只有抱着希望﹐拭目以待了。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