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論壇】大陸學生自殺事件頻發 誰是凶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2月21日訊】2024年,對中國人來說不是一個好的年份,經濟下滑失業嚴重,社會衝突和惡性治安事件頻發。還有一組數字應該也能反映出中國人今年的窘境,這就是自殺人數急劇上升。

但最令人震驚的是,最近一段時間出現的年輕學生自殺潮,有些地方情況尤為嚴重,甚至地方政府緊急下令停止考試來應對。中國的學生壓力有這麼大嗎?中國的教育體制到底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大陸爆發學生自殺潮 教師揭開真相

獨立電視製片人李軍在新唐人《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今年以來,網上不斷傳出學生自殺的消息。最近,流傳一則視頻,一名陳姓博士生導師在演講中說,深圳3個月就有100名學生跳樓,可想全國有多少。此外,網上還傳出各地學生自殺的消息。蘇州有3名中學生,因為不堪忍受沉重的作業負擔,手拉著手跳樓;江蘇無錫市一所高級中學,最近也有5名中學生一起跳樓;還有山東省一所高級中學,在一個月內有4名學生跳樓;成都、重慶2024年年初開學那幾天,就有30多名孩子自殺,等等。這些消息讓人看了真是心驚肉跳。

大紀元記者採訪了一些武漢的學生、家長、老師。有家長在武漢一個學生家長群裡,統計的數字顯示,從2024年9月到11月,3個月有33名學生跳樓,平均1個月就有11人。還有老師在群裡說,這還是保守數字,不止這些。據說武漢今年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好幾個區都取消了中考。

李軍表示,這個現象一定要引起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一個孩子跳樓,整個家庭可能就毀掉了。這麼多孩子出事,那屬於社會災難了。

原中國江西教師翟德雲在《菁英論壇》表示,中國的中小學生學習壓力是世界之最。中國的孩子為什麼會走上極端的道路?有什麼心理問題?我想實際上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的壓力。

第一個方面,是學校教育體制上出了問題,它給學生一個評估,這就有一個等級制了,這無意間就給學習壓力比較大的孩子,或者說某一學科學習能力差的孩子,把他們給隔離開來了,變成了一個下等人了。比如,你英語好,你可能會在英語方面找到自己的自信,但是你不可能每門功課都好,這樣的話,你可能在某些功課上就會受到排擠,就會受到同學們的奚落,這種壓力其實是非常大的。

校園暴力,我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是用拳頭說話,但是這種心理的冷暴力、同學之間的嘲笑、老師對你的冷落,可以說是滲透在每一個同學身上。實際上變成每一個人都能夠在自身中找到自己失敗的地方,就是說它用這種相當於叢林法則的模式,把所有同學的自信心給你全部打掉了。

我們知道,中學生在生理發育期的過程中,心理承受力是非常脆弱的,很難承受這種來自於方方面面的、又是變化莫測的壓力。所以說,這種等級制形成的壓力,其實是主要的一個壓力來源。

另一方面,教育上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出在產業化上。因為教育產業化之後,它就有一個所謂的導向問題。就是說它辦學的目的是為了去賺錢,所以它在很多政策制定上就出了問題。比方說,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教育部把大學定為985院校、211院校,給大學定一個等級,就是讓你們這些人要往這個方向去走。在社會導向上,它們做一個配套。

翟德雲說,因為要產業化,它就要有個誘導機制,這就是一個誘導機制。就說你以後包括高考、考公務員,就有一個前提,要211大學畢業的,政府的某個機關它可能就要985畢業的,就是說給你一個這樣的社會導向,最後導致大家就覺得說,如果不走這條路,以後孩子就沒出息了。

那怎麼來做這件事情呢?家長就要投資。家長在孩子成長這一塊,沒有辨別力,也沒有專業素質和素養。他在給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定位時,會無意之中受到這種教育產業化的影響,認為只有考上985、211大學,我的孩子才有出息,因為這是一個導向,而家長對這個導向缺乏認知。

翟德雲說,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是不是要按照中共給我們的這種教育模式去做?它的這種評估標準你有反思過嗎?如果我們沒有這一方面的反思的話,就會導致一個情況,我們就變成用它的標準去套我們每個孩子。

其實我們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你根本沒辦法用一種軍事化的、這種模塊化的方式去給每個孩子定製。所以變成了中國培養出來的孩子沒有創新意識,現在更多的孩子身、心兩方面都做不到健康,而身心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身心的健康是教育的本來的基本點。這個基本點你丟掉了,那你追求的後面的東西都是空中樓閣,更不要說我們本身這個標準就是問題。標準都出了問題,家長又沒辦法去反思。

我要跟家長說,因為中共這個體制的存在,你也不要去寄希望於老師能做出多少的改變。我們今天談的這個話題,家長是有主要責任的。孩子還小,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大,不管面對學校的、還是生活的、還是學業上的所有的問題,家長要具備幫助他們去排解的能力,這是每個家長都要做到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這兩個健康成長一定要放在第一位。

翟德雲表示,很多時候他們的成績,並不是你評估我們孩子如何努力的一個標準,這個評估標準是共產黨給你的,在中國你不讀好書可能就沒有未來,但是你現在是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中國目前的這種狀況,並不代表它的未來是這樣,作為一個家長要動態地去看待這些。

經濟危機與道德信仰缺失 導致自殺人數猛增

大紀元資深編輯與主筆石山在《菁英論壇》表示,中國社會人與人之間沒有親密關係,相互信任,相互承諾,然後大家能夠合作。這種信任關係、親密關係就是小的時候建立的,最重要的就是跟家庭建立,跟父母首先建立,但中國的學生卻是很慘的。

資深媒體人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中國的中小學生的壓力非常大。我是個受害者,我以前是湖北黃岡中學的,我們學校是全國第一,考的都是北大、清華、科技大的。當年我讀書的那個時候,我們每天早上五點多天沒亮,頂著月光就起來了,學到晚上十點,沒有週末,沒有寒暑假,我那時候非常痛苦。現在,我每次和在美國長大的孩子說起我小時候讀書,他們聽了都害怕,說那是魔鬼學校。

剛才翟老師說的那個等級,我們黃岡中學就是嚴格的等級,每個星期你的排位都在變,然後還有學習代表,這個代表那個代表,全部都是等級。每一週,你的等級都在變,你的生活就是為這個等級,學校也全是這個。就是那種強制學習,那時基本上所有的考題,我都背得下來。學校的那種折磨,讓我感覺生命除了這個沒有任何快樂,非常痛苦,你不知道活著幹什麼,像我這種思想比較多的人,那就是痛苦萬分。

郭君說,這確實是有民族傳統的問題,「子不學,斷機樞」,我們這個民族兩千多年前就這樣了。就算是在美國、在海外,華人學生也是最勤奮的,家長也是管得最緊的,當然平均來說成績當然是最好的,這也是中國的一個傳統。中國是一個官本位的國家,讀書做官是我們這個民族文化的一種信仰,所以強調讀書是官本位體制,持續了幾千年的一個必然結果。

本來現代化社會進入了這種開放型的結構,但中共的體制,它反而是強化和固化了這種官本位體制,所以情況反而是越來越糟、越來越嚴重了。現在出現學生自殺潮,這個顯然是經濟危機帶來的壓力傳導增加了。經濟不好,學校老師的壓力也增加,家長的經濟壓力也增加,然後社會環境氣氛都開始惡化,這種社會壓力會通過各種有意無意的方式,傳導到最弱勢的群體,而少年兒童這個群體也是社會上弱勢群體的一部分。

郭君說,風調雨順、政通人和,通常和父慈子孝、夜不閉戶聯繫在一起的,反過來其實也是一樣。如果經濟危機嚴重,社會危機也一定是嚴重的了,家庭矛盾也會大大增加。我們知道,最近兩年中國家庭資產大幅度縮水,主要是因為房地產價格下跌,再加上工資下調,生意難做的情況就相當嚴重,總之這種經濟壓力大,變成了生活壓力,又變成了心理壓力,之後傳導到弱勢群體中,會更加嚴重,就包括青少年群體,這是中國社會的另外一個特點。

李軍在《菁英論壇》表示,2024年中國人自殺的數字,有相當大幅度的上升。最近我看到一份據說是網易公布的一個統計,說中國2024年上半年,就有23萬人自殺,而2023年一年是26萬,同比暴漲了76.9%。中國的自殺率已經達到了世界平均值的3.29倍,其中大概有80%的人是因為負債。

還有一個歐洲的研究報告說,中國占全世界自殺人數總數的30%,還有說實際的數據應該是90萬左右。我覺得數字遠不止23萬,因為中共政府的透明度低。青少年自殺人數明顯增加,15歲到24歲自殺的占總人數的26.64%,且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中國人講究善惡有報,中國人認為自殺也是一種犯罪,因為他講來生往世,你自殺等於是自己結束生命是犯罪,中國人說活著是還債,所以這是一個中國的傳統,中國人他是沒有自殺這個傳統的。但共產黨體制下,自殺的情況是越來越嚴重,這和共產黨的唯物主義教育和宗教缺失有很大的關係。

郭君說,唯物主義的價值觀一切都是假的,只有物質才是真實的,這種價值觀離開了哲學領域,到了社會普通民眾這裡面,它就變成一種財富至上、物質至上的一種價值觀了,人生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發家致富。當然我不是說這種思維是錯的,但這種絕對化的價值觀,確實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和心理問題。

我和一名中國心理學家教授談過,他認為如果按照歐美的標準,中國人百分之百有心理問題,有嚴重心理疾病的比例大概是五成以上,這些問題在中國不會被當作問題,這才是中國最大的問題。他也認為,中國社會缺乏超越現世的價值,而且政府非常粗暴地壟斷了幾乎所有人文關懷的渠道,就是說全力打壓各類宗教和信仰,這確實是導致中國很多社會問題的一個根源。

郭君說,中國社會本來就存在很多價值觀、道德觀的缺失,缺乏超越現實、超越現世的人文精神,其中一個結果就是,一旦一個人受到打擊陷入絕望,基本上是很難自拔的,他找不到另外一個支點把自己拔出來,很難擺脫,這是中國社會現在一個很大的問題。

新唐人、大紀元推出的新檔電視節目《菁英論壇》,是立足於華人世界的高端電視論壇,該節目將彙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熱點議題,剖析天下大勢,為觀眾提供有關社會時事和歷史真相的深度觀察。

本期《菁英論壇》全部內容,敬請線上收看。

《菁英論壇》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